网站首页 华人新闻 华人故事 华人公益 华人峰会 华人人物

华人女导演拍美国片获大奖,好莱坞却将《花木兰》拍“崩”了今晚将派出6人专家组赴马达加斯加一个月

2021-04-02 09:27:20 来源:齐鲁新闻 作者:李睿
最近,国内电影圈最受关注的热点有两个:赵婷勇夺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成为了历史上首位获得此殊荣的华人女导演;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口碑全线崩塌,评分在4.7到4.9之间来回挣扎。一个是华人女孩拍的美国故事,一个是好莱坞大厂拍的中国故事,同样是东西方视角的置换、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呈现出来的作品却差距悬殊。

最近,国内电影圈最受关注的热点有两个:赵婷勇夺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成为了历史上首位获得此殊荣的华人女导演;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口碑全线崩塌,评分在4.7到4.9之间来回挣扎。一个是华人女孩拍的美国故事,一个是好莱坞大厂拍的中国故事,同样是东西方视角的置换、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呈现出来的作品却差距悬殊。

淡化文化界限 赵婷拍出了人类共情

近日,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闭幕,由华人导演赵婷执导、奥斯卡影后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主演的电影《无依之地》成为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获得最高奖项“金狮奖”。赵婷成为了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女导演,此前在华人范围内,只有侯孝贤、张艺谋、蔡明亮、李安、贾樟柯等五位导演获得过金狮奖。

实际上,赵婷不仅是《无依之地》的导演,影片的剧本改编、剪辑全由她包揽。当天的颁奖礼上,赵婷和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没有到达现场,而是在玫瑰碗球场准备参加汽车开入式放映活动,她们通过视频表达了感谢,两人随意地坐在汽车旁,感谢了影片公司和剧组团队。

b7003af33a87e950ff352a174b291e44fbf2b440.jpg

《无依之地》改编自杰西卡·布鲁德2017年创作的纪实小说《荒原:在21世纪的美国生存》,讲述了一个60多岁的女人弗恩(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在经济大萧条中失去了一切,她几乎度过了一生的内华达小镇也在地图上邮编失效。60多岁的她无家可依,迫不得已只能踏上一边打工一边流浪的旅程,为了将生活成本压到最低,她成了一个住在厢式货车里的“现代游牧人”,开始了穿越美国西部的旅程。在这段艰苦漂泊的过程中,她和许多厢式货车寄居者相遇、相识,收获了友情和依靠。

a1ec08fa513d2697c3a361bfbaecfffc4216d8fb.jpg

赵婷今年38岁,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但不管是为人还是拍电影都十分低调。她目前仅有3部作品问世,直到2018年她导演的作品《骑士》获得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最高奖“艺术电影奖”,宋丹丹发文祝贺,人们才知道她还是宋丹丹的继女。

赵婷是标准的电影节宠儿,《哥哥教我唱的歌》是她自编自导的首部电影,该片入围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她凭此片获得了哥谭独立电影奖最佳女导演奖;第二部作品《骑士》仍然是赵婷自编自导的,该片围绕一个年轻的牛仔展开,讲述他在受过一次几乎致命的伤后,踏上了一次横穿美国的公路旅行,该片获得第一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最佳导演奖、入围第33届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导演奖,获得第33届美国独立精神奖邦妮奖,据悉,该影片已确定引进中国上映。

b812c8fcc3cec3fd74159645249f9938879427f1.jpg

从经历来看,赵婷不同于大多数中国导演,她自小叛逆,喜欢漫画、同人小说以及美国电影,15岁便开始去英国留学,跟多数留学生一样,赵婷边打工边学习,在海外单打独斗。赵婷大学读的是政治学,30岁之前,除了爱看电影,赵婷跟“拍电影”可以说毫无关系,或许是在纽约酒吧里打工的经历,让她听了无数“纽约客”的人生故事,之后去纽约大学学习电影。长达十几年的求学和海外经历,赵婷有关电影的思考方式、文化环境完全处在好莱坞的体系里,因此她可以很好地使用西方化的手法去传达电影想表达的内涵。

赵婷的作品,几乎都聚焦于少数族裔、社会边缘人士、人类共情,《哥哥教我唱的歌》关注美国印第安年轻人高自杀率的问题;《骑士》打破了传统西部英雄主义的刻板印象,拍出了西部牛仔脆弱的英雄梦;《无依之地》则探讨房车族背井离乡的目的和代价。这些电影都展现出对弱势群体和社会问题的关注,除了题材,赵婷的电影也都没有对这些问题的本身给出自负的解答或者光明的结局,每个故事的结局都有反鸡汤的气息。

标签化的《花木兰》 东西方硬融的尴尬

拿《花木兰》与《无依之地》对比,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前者是商业化的爆米花电影,后者是文学性与艺术性并存的文艺影片。不过在东西方视角的置换和文化取用上,倒是值得细细去思考。

实际上,《花木兰》在国外的评分并没有在中国影市这样难看,烂番茄新鲜度75%左右,IMDb评分5.4分,属于商业电影的平均水平。而在国内,《花木兰》的豆瓣评分在4.7到4.9之间来回挣扎,其他的迪士尼公主系列电影大都在7分左右,可以说口碑崩盘了。

f636afc379310a55343fdf9e45520eae8226105b.jpg

中国观众对《花木兰》的争议,主要集中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而《花木兰》把这个人物拍成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商业化童话故事。《花木兰》用了大量的标签去告诉世界“这是一部中国电影”,比如福建土楼、对联、“落霞妆”、“额黄妆”,甚至还有将“四两拨千斤”的成语翻译成“4盎司可以扳动1000磅”等种种刻意的符号。

 

这些啼笑皆非的文化误读自然激怒了国内影迷,甚至有人说这是在丑化中国。不仅如此,《花木兰》中还出现了“女巫”“中国古代贵妇打着伞走路”等不中不洋的设定,放在《花木兰》中怎么看怎么别扭,在国内影迷看来非常尴尬。

有人说,迪士尼拍《花木兰》的失败在于过于讨好中国文化,实际上恰恰相反,迪士尼是想向全世界“讲一个故事”。想说服一个人,就要按照他所能理解的知识范围去说服他,迪士尼就是用西方熟悉的模板来讲述着中国的花木兰,这也是为什么中外对《花木兰》这部电影口碑差异化如此巨大的原因。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薇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