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世界资讯 国内新闻 滚动 社会 经济 军旅 体育 科普 文化 法治 农业 医疗 数码 房产 汽车

60年传承与发展,广东水稻产业迈向高质量之路

2021-10-27 11:38:44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李嘉镓 柯学潜 赵启旭
江门开平是‘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黄耀祥院士的家乡。

60年前,“中国稻作学之父”丁颖尽毕生所学用一本书影响世界;62年前,其学生黄耀祥借一株“半矮秆水稻”开始了农业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10月23日,全产业链人士聚首院士故里——江门开平,看稻论稻,推动丝苗米产业发展再上台阶。

当天,纪念《中国水稻栽培学》发行60周年暨2021年广东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大会)顺利召开。江门开平是‘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黄耀祥院士的家乡,也是广东省农业大市,全市优质水稻播种面积253万亩,98%以上为丝苗米;全市丝苗米年总产量91.26万吨,约占大湾区的32%,有着“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广东第一田”的美誉。

大会以深入推进“粤强种芯”工程和打造广东丝苗米品牌为抓手,力求建设以科学为先导,夯实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科技兴农,探索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加快促进广东稻米产业兴旺发达,切实保障广东粮食安全,实现富民兴业的重要目标。

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伟仪强调,“广东要抓好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推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构建从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大粮食’‘大产业’‘大流通’格局,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大会为丝苗米产业发展成果提供全方位的展示平台,回应全国乃至世界对于优质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切之问。

直播回顾:2021年广东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举办

继往开来

传承丁颖科研精神,致力优粮优种

“中国稻作学之父”丁颖。

“中国稻作学之父”丁颖。

196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丁颖作为主编编写《中国水稻栽培学》,系统总结了水稻栽培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成果,力证野生稻华南起源说。该书出版标志着中国第一本水稻理论专著诞生。

195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江门市开平人黄耀祥率领团队培育成我国第一个水稻矮秆品种“广场矮”,较国际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第一个矮秆品种“IR8”早了7年,使稻谷产量增加20%-30%。

《中国水稻栽培学》于1961年出版。

巨著问世六十载,稻作研发结硕果。《中国水稻栽培学》发行至今已有60周年。科研智慧谱写“稻”路,院士成果与精神成就了一代代农学人。

“借此机会,我们共同致敬丁老,感谢他对水稻事业作出的贡献!”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中国工程院万建民院士,中国科学院钱前院士、中国工程院胡培松院士,特意录制视频,表示祝贺。当天下午,为了纪念《中国水稻栽培学》发行60周年,以科技智慧赋能丝苗米产业发展,广东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隆重举行。

刘耀光在论坛上发言。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凝聚智慧、传承精神。”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阐述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育种作用,他提出基因编辑技术对编辑水稻基因,从而增强稻瘟病抗性、快速培育二系杂交稻育温敏不育系、精细调控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王丰回顾了中国水稻研究发展历程。

“以丁老作品为基础,中国稻种起源、遗传研究、栽培技术、水稻育种、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院王丰指出,60年来全国水稻总产量增长率达295.0%,全国水稻播种面积增长14.47%,“中国粮真正能养活中国人”。


张桂权发表精彩演讲。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张桂权根据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品种特性和育种方法等方面,将有史以来的水稻品种分成5个世代。“从普通高秆水稻到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科研学者还将钻研水稻更迭换代、攻关高产优质目标。”

此外,方福平则讲解了稻米功能成分研究相关内容;周文彬详细介绍了水稻种质资源现状;张建福,从再生稻新品种的培育及应用上发表主旨演讲。

寻稻、悟稻、传稻,稻稻不止。如今,广东优质稻育种联合攻关风生水起,2004-2017年,育成审定的水稻品种优质率达63.78%,米质达到国标优质3级以上标准的优质稻品种比例为74%,居全国第一。

粤强种芯

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优粮优产

今年,广东积极推动“粤强种芯”工程,着力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在水稻矮化育种、优质稻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研究等方面,广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王丰感慨道。

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数据显示,在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6个籼型常规稻中,4个由广东育成,另2个含有广东品种血缘,或是“广东造”,或有“广东芯”。

大会现场设置了国际高端优质稻(籼稻)品种现场展示与观摩区,综合展示了广东近60年的水稻种业科技创新成果、广东丝苗米产业发展概况。

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理事长林青山带领参会嘉宾走进品种展示田。嘉宾们被郁郁葱葱的水稻环绕,“19香长势不错,风这么大,还能保留很强的抗倒伏属性。”“这品种不错,我接下来打算试种。”田间展示一共收录了莉香占、象竹丝苗等常规稻品种,及青香优033、胜优19香等杂交水稻品种,共近60个品种。

水稻品种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开发合作签约仪式。

为了促进优质稻良种科技成果转化,扩大优质稻新品种种植范围,延伸广东丝苗米产业链,大会举行了水稻品种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开发合作签约仪式。广东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广东鲜美种苗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广东华茂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也通过签约达成了系列合作。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福祥提出,水稻育种要在优质化上求突破,加强优良品种选育,进一步强化水稻种质资源保护,加大品种选育力度,争取尽快选育出一批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加工性能好、宜机收的突破新品种,同时加强老品种的提纯复装和性状改良,满足生产需求。

品牌引领

延伸丝苗米产业链,推动优粮优价

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广东农产品品牌建设,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加强丝苗米品牌示范基地扶持培育,强化了丝苗米产品品控,各丝苗米品牌正向着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树立广东丝苗米品牌标杆的目标迈进。

广东丝苗米全产业链标准建设暨共建广东丝苗米品牌签约。  通讯员 南方农村报 供图

广东丝苗米全产业链标准建设暨共建广东丝苗米品牌签约。 

为了进一步提升丝苗米产品品质,加快推动丝苗米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大会开展了广东丝苗米全产业链标准建设暨共建广东丝苗米品牌签约活动,涉及良种培育、良法推广、农产品供应链打造、农产品品牌运营等多个方面,打造涵盖水稻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个环节的行业标准。

本次大会还启动了广东第二届国际名米(籼米)金奖评鉴活动,共征集到高端籼稻品种108个,分别在开平和肇庆两地展示。大赛也为丝苗米种植企业提供同行技术交流的机会,促进其改良优质稻米的种植及生产技术,为参赛企业提升丝苗米品种和品牌价值提供一站式的交流平台。

据悉,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近期组织开展了广东丝苗米品牌示范基地遴选工作,并于10月8日公布了2021年广东丝苗米品牌示范基地名单,共有40个品牌示范基地上榜。会上,广州市从化区、汕头市潮阳区、河源市龙川县、云浮市罗定市、汕尾市海丰县、江门市新会区等地的8个丝苗米品牌基地受牌。


授牌仪式。

为扩宽广东丝苗米销路,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与三家采购商签订了购销协议,带动广东丝苗米销售,提高种植户收益,实现优粮优价。现场还开展了丝苗米新品竞拍,竞拍所获部分款项将捐赠给广东省团委下属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小小公益拍卖家专项奖金,用于开展青少年农耕文化、科普主题活动。据了解,11月5至6日,丝苗米文创系列活动将在开平市举办;11月12至15日,丝苗米产销对接活动将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举行。

林青山表示,打响“广东丝苗米”省域公用品牌,激活市场主体,培育龙头企业,需要政府作为和市场创新双轮驱动,将多个“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

展望未来

广东丝苗谱写新篇,打造优粮优品

“要打造‘广东丝苗米’等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发挥‘广东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作用,推动“广东丝苗米”产业带、产业园发展。”10月1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广东省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粮食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广东丝苗米品牌培育也被写入《规划》中。

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顾幸伟也强调,“要抓流通促生产,进一步提高广东丝苗米的品牌价值,实现优质优价,让广东丝苗米卖出好价钱,让农民增收致富。”

2018年,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成立,这是广东丝苗米行业唯一的行业性、非营利性民间社团组织,如今联盟成员单位近200家。目前,联盟与广东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东农村产权交易所等单位认定了16个广东丝苗米品种,全省获批创建19个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推动广东丝苗米品牌建设奠基。

此前,广东丝苗米已开启品牌打造“第一站”。9月19日,2021广东丝苗米文化节在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举行,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提升广东丝苗米品牌影响力。

刘耀光表示,大会意义重大,是对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传承,更是对水稻发展、广东丝苗米品牌建设的展望。同时,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伟仪再次强调,广东丝苗米品牌建设要继续打好科技、产业、市场、文化“四张牌”。此前,广东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在公开场合表示,“通过卖好提升生产水平”来促进粮食生产。广东菠萝、广东荔枝在营销上的成功,是一套可以沿用的经验做法。

在大会的推动下,未来广东将继续发挥粮食种质资源优势,立足全产业链发展,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广东省种子协会、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等社会力量,着力打造丝苗米产业集群,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


关键词: (责任编辑:蔡莹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