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他们奋力拼搏的样子真美
10月29日,在东京残奥会和全国残特奥会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不断突破自我,追逐梦想,在创造佳绩的同时,展现出了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他们奋力拼搏的样子真美。
从地震中走来 拼搏出未来
在东京残奥会上,唐雪梅、田富刚这两位从汶川地震中走出来的运动员,用拼搏开启了人生新的天地。
10月25日,江苏队选手唐雪梅(右二)在比赛中庆祝球队得分。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2008年汶川地震中,年仅14岁的唐雪梅左腿受伤致残。获救后,连上厕所都无法独立完成的现实让她痛苦万分。她变得越来越沉默、内向,不爱与人交流。
在政府的帮助下,唐雪梅很快安装了假肢,然而这并没有驱散她的心理阴霾。直到2009年,在一场为残疾青少年组织的坐式排球比赛上,唐雪梅被那些积极阳光的残疾人深深打动。
随后,唐雪梅加入上海坐式排球队,刻苦的训练让她进步神速,仅一年后便入选国家队,并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拿下人生第一枚残奥会金牌。在东京残奥会上,唐雪梅带领队友们一路杀入决赛。尽管最终不敌美国队摘得银牌,但她依然开朗。她说:“是排球拯救了我,让我重拾生活的勇气,重新拥抱社会。”
同样是在那场灾难中,当22岁的四川绵竹人田富刚醒来时,发现自己下肢已经瘫痪,这让他无法接受,一度想自杀。
田富刚。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鼓励,让田富刚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他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中,一位病友发起了趣味运动会,田富刚参加了,并且表现不错,当时一位医生建议他从事残疾人体育运动。经过试训,田富刚开启了他的射击生涯。
可真正练起来,田富刚才体会到难处。“最难的是屁股上长褥疮,因为我们长时间穿着又厚又重的射击服坐在轮椅上训练,一不小心就会长褥疮,而且往往是破了才发现。像我这样的身体状况,它又特别难好,2010年有一次长褥疮,三年才完全治好。之后又有两次长褥疮,对训练影响很大。”
面对这些困难,田富刚从未想过放弃。2019年,田富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世界残疾人射击锦标赛上拿下一枚金牌,这是他的首个世界冠军。今年,他终于实现梦想,站在了东京残奥会的赛场上。
“知天命”之年依然拼搏在赛场
人到五十,年过半百,许多人已经“躺平”,但56岁的赵平和54岁的张岩依然拼搏在残奥会赛场上,跟20多岁的小伙子同场竞技。
“如果我可以,其他人一定也行。”乒乓球选手赵平说,他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激励更多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融入社会。他是东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中年纪最大的运动员,已是残奥会“四朝元老”。
赵平
赵平在30多岁时遭遇事故导致高位截瘫,只能与轮椅为伴。一开始练习乒乓球只是为了辅助康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练越自信,并且被选入国家队。
十几年的拼搏最终没有白费,2008年,43岁的赵平参加北京残奥会,单打获得第11名,团体获得第三名。他继续苦练,终于在伦敦和里约残奥会上拿到了金牌。
伴随年龄的增加、伤病的积累,赵平要付出比年轻人更多的努力才能站上残奥会赛场,但他表示,只要国家需要、身体允许,自己就会坚持打下去。
54岁的张岩也是乒乓球运动员,东京是他第五次出战残奥会,在那里他赢得了自己的第三枚残奥会金牌。
他年幼时因病导致下肢残疾,从2000年开始进行轮椅乒乓球训练,21年来几乎从未间断。长年累月的训练让他转动轮椅的左手上布满老茧,这些老茧在训练中被磨掉又长出,如今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层。
拼搏精神代代传递
在东京残奥会和全国残特奥会赛场上,年轻选手大放异彩,他们在争金夺银的同时,也将拼搏精神不断传递。
射箭选手陈敏仪在东京残奥会上夺得个人和团体两块金牌,并打破了残奥会纪录。这位“90后”运动员以异常坚毅和执着的品质对抗命运的不公。
陈敏仪来自广东东莞,先天性遗传疾病导致双腿无力,她只能坐上轮椅。她的父母和哥哥都是残疾人。父亲坚持去工厂上班赚钱养家;母亲努力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哥哥也练习射箭,同时还在工作养家。在家人的支持下,陈敏仪没有因为身体残疾而意志消沉,2009年,陈敏仪因上肢条件较好被选入省队,自此开始了自己的射箭生涯。
陈敏仪(左)
练习射箭的枯燥常人难以想象,拉弓、瞄准、放下……不断循环重复。她曾经因为训练过于刻苦,导致手臂酸得晚上睡不着觉。
但这些还不够,命运又一次给了她沉重一击。2015年她突遭车祸,左手臂受重伤。陈敏仪非常失落,一度以为自己要告别赛场了。但教练告诉她,她可以参加伤残程度更高的比赛,把她从深渊里又拉了回来。
在东京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拿下96金60银51铜,连续第五次实现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上,选手们在射击、射箭、游泳等项目比赛中创179项全国纪录,超36项世界纪录。这些是他们奋力创造的数据,也是他们昂首拼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