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非遗热点 非遗活动 非遗人物 非遗技法 非遗遗产 中国非遗

三代相传却曾濒临失传,景泰蓝技艺还跟林徽因有关

2021-10-24 09:41:06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记者 李瑶/文 潘之望/摄
北京二环边,北京市珐琅厂已屹立了半个多世纪。从这里创作而出的景泰蓝精品,常常被作为“国礼”展现在世界舞台。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景泰蓝这个一度濒临失传的国宝,和民国才女林徽因有着深厚的渊源。

(原标题:景泰蓝技艺三代相传)
北京二环边,北京市珐琅厂已屹立了半个多世纪。从这里创作而出的景泰蓝精品,常常被作为“国礼”展现在世界舞台。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景泰蓝这个一度濒临失传的国宝,和民国才女林徽因有着深厚的渊源。

“1955年,病危的林徽因先生对我的恩师钱美华说,‘景泰蓝是国宝,不能在新中国失传!’这成为恩师终其一生的追求。多年来,我也谨记林徽因先生和恩师的遗志,传承匠心、矢志不渝。”说话的是林徽因第二代弟子、景泰蓝非遗传承人钟连盛。如今,59岁的他仍潜心创作。

北京市珐琅厂第一任总工艺师钱美华(右二)带领钟连盛(左一)等弟子传承景泰蓝工艺。

步入位于珐琅厂三楼的景泰蓝博物馆,玻璃柜里、展台上,一件件金碧辉煌的景泰蓝精品映入眼帘,这其中,既有林徽因弟子钱美华的《和平尊》等景泰蓝珍品,也有钟连盛等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力作。

景泰蓝在中国已有600多年历史。曾是元明清皇家独享、宫廷御用的工艺,被誉为“东方奇葩”。作为古都的北京,就是中国景泰蓝的发祥地,也是最重要的产地。

新中国成立之初,1950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发现,在北京热闹了几百年的景泰蓝,几乎要绝根了。于是决定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一个抢救景泰蓝工艺的美术小组。20岁左右的常沙娜、钱美华、孙君莲3人加入了这个小组,从此一生与景泰蓝结下不解之缘。

1956年1月,北京市珐琅厂成立了,由42家私营珐琅厂和专门服务于皇宫的造办处合并组成,钱美华担任第一任总工艺师。在前辈们的努力下,景泰蓝获得新生,并开始复兴。钟连盛记得,70年代自己刚毕业到珐琅厂青年班,车间、楼道到处是成品、半成品,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大干,景泰蓝渐渐成为国礼,献礼祖国、赠送外国嘉宾。

在前辈们的努力下,曾一度灭绝的景泰蓝回来了。接过接力棒,钟连盛埋头学习景泰蓝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十分繁杂,分为制胎、掐丝、点蓝和烧蓝、磨光、镀金五道工序,其中还有上百道小工序。

从小生活在北京的钟连盛,经常到胡同采风,寻找创作灵感。

北京市珐琅厂设置体验区,让更多人走近景泰蓝艺术。

每一道工艺考验着匠心,每一个创意同样重要。“恩师钱美华大师和我们讲,林徽因先生说‘新中国的工艺美术要为大众服务’,所以我们的作品要来源于人民群众、百姓生活。”钟连盛说。由于从小生活在北京,在创作中,钟连盛经常到北京的老城、中轴线、胡同采风,寻找灵感。以北京胡同文化为元素,他创作了《北京风情》系列,由天元瓶、宝罐和一件圆盘组成,四合院的如意门头、砖雕的八宝吉祥图案、大门铺首、门墩,瓶腹主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都蕴涵了醇厚的北京文化。

景泰蓝制作技艺十分繁杂,需要经历很多工序才能完成一件作品。

钟连盛70年代刚毕业就进入珐琅厂,如今已成为总工艺师。

“从林徽因、梁思成,到钱美华大师,再到几代京珐人的传承,景泰蓝艺术在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也必将薪火永传,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艺术光彩!”钟连盛坚定地说。


关键词: (责任编辑:蔡莹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