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人 传下去 让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在会场内外都会引发大家的热烈讨论。全国两会期间,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策划推出“云端火塘会”,以“百姓问、代表委员议、专家谈”的方式连线会场内外,本期围绕“如何让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邀请基层群众、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云南作为民族文化大省,目前全省共有12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项目入选数位居全国第二,这些非遗项目很多都来自乡村,是云南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如何让紫陶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留住人、传下去’,焕发新的活力,带动当地经济再上新台阶?”来自建水的紫陶技艺学徒徐萌婕在线下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对此,住滇全国政协委员田静线上解答:建议由文旅部门、教育部门协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在职业院校开设非遗专业,形成可供借鉴参考并具有普适性的实施方案。
“通过职业院校传承非遗,首先解决非遗技艺的常态化和普及化,其次让当地的年轻人能在职业院校中多一门可选择的专业,获得一技之长,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能解决他们就业创业的问题,助力乡村振兴。”田静说,这样既能实现以正规人才培养方式阻断非遗技艺流失,又为传承人在毕业生中选拔出优秀弟子奠定基础。
“云南省很多非遗项目是服务民生、惠及百姓的,有很高的文化附加值。”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科学技术史硕士生导师曹茂认为,非遗技艺与文化的传承,不仅能让传承人有生存的资源,而且可以丰富和提升民间传统手工艺、乡村旅游等的人文精神内涵,成为地方文旅融合发展的名片,推动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