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化转型 助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普惠金融着墨较多,提出了多项具体举措。在政策引导下,近年来小微金融服务呈现量增价降态势,但信息不对称、缺资产少抵押等融资痛点仍然存在。
多位代表委员建议,构建全国统一的普惠小微融资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同时,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薄弱环节,仍需要金融大力支持。
小微金融服务量增价降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介绍,近四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增速超过25%,贷款利率累计下降超过2个百分点。大中型银行发挥科技和数据优势,持续提升服务长尾客户、边远地区和乡村振兴的能力,2021年五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41.4%。
今年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等多项具体举措。
对于今年普惠金融发展态势,国务院研究室国际司司长宋立日前强调,要引导更多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扩大普惠小微贷款包括信用贷款,提高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信息不对称、缺资产少抵押等小微企业融资痛点仍然存在。多位代表委员就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提出了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表示,要积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全力为中小微企业纾困;继续优化普惠金融业务激励考核,不断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综合运用金融科技优化服务,使金融资源精准“滴灌”,提高服务普惠小微客户的效率。
为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原行长张智富建议,构建全国统一的普惠小微融资服务平台。整合工商、税务、司法、社保、不动产、水电费缴纳等信息,采用适当方式引入百行征信等市场化征信信息,同时将平台与商业银行信贷审批风控系统贯通,便利金融机构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和风险评估,提高决策审批效率。
此外,要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认为,商业银行要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精准滴灌薄弱环节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县域、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金融服务短板,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发展,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
“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都是薄弱环节,都需要金融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当然,总体上要遵循市场化、商业化的原则。”郭树清强调。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晔林表示,在绿色金融领域,应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构建绿色信息披露体系,探索中小企业各类环境权益抵质押业务。在科创金融方面,目前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相对成熟的科创企业。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科创型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更加复杂,其成长特点及风险特点仍需进一步掌握。应大力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重点客群,助力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
“为扩大服务覆盖面,加大对普惠群体的支持力度,普惠金融业务与县域金融等业务之间的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李晔林认为,在县域金融领域,要聚焦县域重点行业、重点客群和重点区域,提升涉农县区普惠金融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