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时间短、经济负担轻 日间手术模式有效缓解两大难题
日间手术模式有效缓解“住院难”和“手术难”问题
等候时间短 经济负担轻(健康焦点)
4月8日下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6岁的诺诺小朋友做完了腺样体肥大切除日间手术。术后观察正常,诺诺在4月9日上午出院,住院时长不超过24小时。“提前预约好术前各项检查和手术时间,不需要在医院等床位,特别方便。”诺诺的父亲告诉记者。
日间手术是指患者按照诊疗计划在一日(24小时)内入、出院完成的手术或操作(不包括门诊手术),因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特殊病例,住院时间不超过48小时。日间手术常被比作打排球的“短平快”,因时间短、效率高、病床周转快、患者支付费用少,受到医院和患者的欢迎。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行日间手术,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也提出,建立健全日间医疗服务。
日间手术对患者来说有什么好处?对医院来说有哪些挑战?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大大缩短患者等待和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患者李女士预约了4月7日的乳腺癌日间手术。“我本来以为要做大手术,得住院很久。听说可以做日间手术,一开始还有点担心。”李女士说,术前医生的沟通非常细致,让她对手术方案了解很透彻,她的心理负担也减轻了不少。
李女士告诉记者,日间手术的准备流程很便捷:门诊就医后,在手机APP上预约手术时间,待医生开好术前所有检查项目,依次做完检查;提前两天,医院提醒在48小时内做好核酸;手术前一天,日间手术中心打电话再次确认有没有感冒等情况。
“家里环境好一些,利于术后恢复,日间手术也更方便家人陪护,省去了来回跑医院的麻烦。”李女士的丈夫说。
2012年3月,原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组织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单位成立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中国日间手术发展报告2020》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全国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增加了10.58倍,日间手术例数增加了5.86倍。
“过去,在很多患者的观念中,手术前就要住院。住院之后先做各项检查,结果出来之后再安排手术,在院时间较长。”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药成本价格研究部副主任于丽华表示,日间手术通过流程优化,将术前检查和评估在门诊完成,有效减少了住院时间。
开展日间手术后,患者等待床位时间明显缩短。北京同仁医院医务处处长倪如暘说,过去,医院鼻科待手术患者从开具住院证起,平均需等待3个月以上才能入院。现在,从开始术前检查算起,基本上一周到两周就能完成手术。
一早入院手术后当日晚上出院,是理想的日间手术模式。“但是有些病种比较特殊,比如鼻科绝大部分为全麻手术,术后鼻腔必须填塞止血,需留观过夜,确定无活动性出血方可离院。因此更适合下午手术,术后留院观察一晚后,第二天中午前出院,时间也在24小时内。”倪如暘说。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是日间手术的优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主任马洪升介绍,据初步统计,与非日间手术相比,患者医疗费用平均下降20%左右。比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平均节约了22%左右的费用。此外,日间手术还减轻了患者间接负担,比如家属往返的交通费、误工费等。
于丽华说,目前全国不少省份出台了日间手术医保支付政策,无论开展按病种付费,或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基于大数据的病种)支付,都已将日间手术纳入支付体系。未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断深入,将释放更多日间手术需求。
手术术式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措施日益完备
哪些疾病能够纳入日间手术范围,如何保障患者医疗安全?这是公众对开展日间手术最关注的问题。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日间手术推荐目录(2022年版)》,在2016年推荐的43个日间手术术式和2019年推荐的77个日间手术术式基础上,遴选出第三批日间手术推荐术式,共708个日间手术操作项目,使日间手术术式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
业内人士表示,医院一般选择医疗技术成熟、手术风险性相对较低、术后并发症少的病种或术式。马洪升告诉记者,各个医院擅长的科室技术有差别,会根据自己的医疗水平选择术式术种。2009年以来,华西医院已经开展了300多种日间手术术式。不断积累经验后,更多病种也将进入日间手术的范畴。
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是日间手术开展的前提。一般来说,开展日间手术的医院都建立了相关的质量安全管理和保障制度。比如北京同仁医院日间手术质量管理委员会对病种、医生、患者的准入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医院要求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开展日间手术,医生不仅需要具备手术或相关操作的资质,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准出标准同样重要,患者出手术间后,要在恢复室进行一个半小时左右的监护,还有一些患者要回到病房接受监护。
“我们建立了应急预案,如果出现病情突然变化,会及时评估和处理。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康复情况。还设置专门的服务电话,为出院患者提供24小时应急咨询服务,确保医疗安全。”北京同仁医院日间手术中心主任李铭说。
“医院开展日间手术的目的是高效、安全地服务患者。”于丽华说,日间手术涉及临床、麻醉、护理、康复等多学科协作,是一个服务全院所有手术科室的平台。对于部分专科性强的专业,如果患者不具备术后回家拆线和复查的条件,则不适合选择日间手术。医院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人性化的治疗方案。
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更高效
在有限的床位资源下,开展日间手术能够有效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好处显而易见。但日间手术在院时间缩短,门诊就诊、床位预约、术前评估、入院宣教、手术检查、术后护理、出院评估等环节并没有减少,这对医疗流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优化流程方面,实施日间手术的医院各出高招。2018年,北京同仁医院启用了专门的信息化系统,针对不同日间手术病种,设置术前检查模块,方便医生在门诊帮助患者快速预约。系统还能实时跟踪和反馈,将延迟出院率、非计划再手术率、手术医生临时取消手术率、患者日间爽约率等纳入质量评价指标,定期向临床科室反馈。
在北京同仁医院,日间手术中心设有专门独立区域,进行术前术后一站式服务。患者报到、登记处和手术室均位于同一层平台。“这样患者就无需在医院来回奔波。”倪如暘说,要从细节上改进医疗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为提升诊疗效率,不少医院在遵照病案管理规范的前提下制定日间手术病历模板,提高手术病案书写效率;大多数医院还通过设定考核指标、建立奖励机制,推进日间手术的开展。
日间手术短平快的特点,要求护理工作必须跟上。马洪升介绍,华西医院对护理流程进行了再优化,将日间手术护理前移和后延,使之能延伸到患者家庭之中,实现全程管理。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将基础护理知识传授给患者或家属,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对于符合出院标准但还需身体或心理照护的患者,医院会将患者资料转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医护人员继续为患者提供包括辅助治疗、伤口护理、康复护理等服务。
“病床使用率、周转率提高,科室有限的床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医院运行效率提升了,医务人员工作量和绩效提升了,手术量明显增长。”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黄志刚说。2021年8月,北京同仁医院鼻科刚挂牌运行日间手术的第一个月,鼻科手术量环比增长150%。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4张日间病床能承载20张常规病床的手术量,大大缓解了待床压力。
“日间手术模式有效缓解了‘住院难’和‘手术难’问题,降低了群众就医经济负担。”于丽华认为,日间手术管理模式有望成为有效抓手,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