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财科动态 财经人物 科技人物 科技创新 互联网+ 区块链

数字政府:数据多跑路 百姓少跑腿

2022-04-29 10:38:50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齐旭
疫情期间,健康码是老百姓眼中的“隔离墙”和“通行证”,是政府疫情监测分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的重要帮手。“一码通行”只是数字政府建设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应急管理,还是日常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数字政府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疫情期间,健康码是老百姓眼中的“隔离墙”和“通行证”,是政府疫情监测分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的重要帮手。“一码通行”只是数字政府建设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应急管理,还是日常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数字政府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政府,是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极大重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理念。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在国家层面成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提数字政府建设,并将数字政府作为数字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进一步突出数字政府的地位。在“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对话、用数据决策”的现代治理模式下,老百姓办事将变得越来越方便,政府部门的履职能力也将大幅提升。

各地数字政府建设进入新阶段

当前,我国网上政务服务发展已由以信息服务为主的单向服务阶段,迈向了以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为特征的“数字化”服务新阶段。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我国东部地区数字政府发展进程显著快于全国其他地区,其中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数字政府发力早、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集约化一体化管理水平高,是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广东从2018年起连续3年获得全国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第一名,“粤系列”成为全国数字政府品牌标杆。2017年,广东以“政企合作、管运分离”的模式全面开展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2018年5月“粤省事”登录微信小程序,广东省居民可以一站式办理包括开具出生证明、结婚预约、养老认证、社保、公积金、税务等700多项服务。“粤商通”已覆盖广东省近九成活跃市场主体,累计上线涉企高频服务1689项,集成1333类电子证照,日均访问量保持在200万次以上。截至2021年年底,“粤省事”“粤商通”注册用户分别突破1.5亿和1100万。

上海、浙江等地也类似。上海首创的“一网通办”已成为中国特色的词汇,入选联合国的经典案例,“随申码”累计使用次数超9亿次,已经成为伴随市民工作、生活的随身服务码。浙江省是最早发布数字政府相关文件的地区,浙江联合阿里巴巴开发各类先进政务APP,着力打造“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掌上办公平台“浙政钉”,覆盖一省份六级组织,集成1278个应用,服务全省112万政务人员。此外,云南、山东等地数字政府建设立足特色优势,发挥出各自的亮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通过数字政府建设对洱海进行全空间的治理以及全方位的监测,为科学治湖、精准治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山东省滨州市构建经济调节的“七库”系统,实现政府招商精准度提升和企业融资融贷难度降低。

“跨省通办”“压减办理流程”成为目前各地数字政府建设重点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

京津冀地区政务服务正基于“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实现跨省无差别受理;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正在打造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张网”;泛珠三角区域推动常用电子证照互认共享……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在老百姓少跑腿这件事上下功夫“琢磨”,为国家跨省通办服务标准的顶层设计提供了“可复制样本”。

未来将把重点放在赋能政府治理上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也处于关键时期,亟须政府相关政策更加精准及时。传统手段难以完全满足现有的经济治理要求,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数字政府创造了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多位受访专家告诉记者,未来一段时间,数字政府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助力,将重点体现在赋能政府治理上。

“目前,各地数字政府的建设正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履职效能。”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赛迪评估(公司)总工崔雪峰告诉记者。大数据可以使政府的决策依据从少量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全体数据,原来根据有限个案进行经验判断的决策方式逐渐被“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更为科学全面的方式取代。

“最为明显的对比就是2003年非典疫情和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两次本质上都是病例追踪加有效隔离,但是在疫情应对上通过大数据筛查以及大数据追踪的方式,使得病例的确定和追溯变得更加精准。此外,通过对实时数据的关联性分析,发现隐含的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动态变化,从而做出及时应对,提升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预警、监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崔雪峰说。

广东今年将“省域治理”列为数字政府建设着力点之一,针对经济调节提出提升科技创新数字化治理能力、构建战略性产业集群数据图谱、强化财政智能化管理、推进审计数字化转型、创新金融智慧监管等目标,来提高经济调节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安徽今年将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全省统一的检测运行体系,深化“食安安徽”建设,实施药品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工程;上海将完成部门信息化职能整合优化,强化智慧公安规模应用、深化应用,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海南将引入智慧化手段,完善风险预警快速反应机制;浙江通过“浙里突发快响”应用为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感知预测、研判预警,防范化解苗头性、倾向性突发事件的重大风险,以及快速响应、科学调度、高效协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数字化支撑的重大应用。

“数字政府的新阶段,是以城市状态一网感知、城市数据一网共享和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为基础,‘三网融合’让城市各部门高效协同、各层级行动一致、各事件闭环处置,最终构筑起城市安全稳定的底线、提升城市治理的综合实力、保障城市运行的效率。”京东集团副总裁郑宇告诉记者。

畅通数据要素交易是数字政府前提

“数字政府能不能成功、成功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数据的治理能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告诉记者。无论是目前重点推进的“跨省通办”,还是未来要实现的“全国通办”,畅通数据要素交易都是前提。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副所长高晓雨告诉记者,数字政府的数据治理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利用数据进行治理,重在数据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数据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作用;二是针对数据进行管理,解决包括“不同部门间数据的打通和开放”在内的数据采集、使用、共享和交换等环节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制度和法律层面的问题,确保数据得到正确有效的管理,以提高用数据治理的效能、效率与效果。

目前多地在数字政府建设探索中,正积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开发应用,从而释放数据要素潜力与价值,加快数字产业创新发展。

以贵州为例,正通过加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贵州)枢纽节点建设,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数据授权使用、登记确权、技术标准等方面实现突破;四川也提出今年将探索建设数字资产交易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安徽今年将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组建数字江淮公司,设立省大数据交易服务机构,建设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

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是各地数字政府探索实践的重点内容。“通过有序开发利用,能够把政务数据的线条理清楚,更好地打通政府业务部门间的壁垒,提升政府办事效率;此外,通过构建安全可控的开发利用环境,还能促进数据价值的挖掘,为大数据交易提供规范的数据产品和服务,有效培育和繁荣数据要素市场。”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数据治理中心副主任、赛迪评估负责人王闯指出,这也会引发政府流程再造,各地还需要应对体制机制发生的变化。

“当前,我国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一方面主要表现在主管部门和垂管业务系统的数据与地方政府共享难度较大,数据孤岛大量存在,出现‘需要的数据拿不到、提供的数据没人要’等情况。由于业务流程不统一,省际数据共享难度大;另一方面是数据共享制度和标准体系有待健全,数据分级分类管理能力不足,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如交通疏导、金融监管预测等治理需要高精度的数据,这就导致政府难以利用数据做治理和决策。”王闯说。

对此,高晓雨指出,要促进数据的开放共享、流动性和有效使用,需要完善数据融合应用机制,形成一体化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明确政务数据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落实数据质量责任、确保数据在政府内部有序流动。

政府部门在利用数据提升数字治理水平的过程中需大量收集、保管数据,数据存在被窃取与利用的风险。对此,高晓雨认为,维系数据安全,要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从技术、法律和管理同步发力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强化数字政府安全管理责任。将安全基因内置于网络系统、数据处理平台系统、应用系统,对政务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防护。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薇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