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争创中国软件名城 2025年营收超两千亿元
抢占新工业革命制高点,在合肥,软件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推动制造业加速的重要引擎。
近日,《合肥市“十四五”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出炉,记者了解到,合肥力争在2025年实现产业营收超2000亿元,同时实施“四名”工程,打出合肥品牌。
百余家本土软件企业营收超亿元
质量齐涨,这是合肥软件产业发展的特征。
据统计,2020年,全市软件企业约900户,其中达到工信部统计要求的438户,同比增长30%;高新技术企业新增789户,总数突破3300户,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400家,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语音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继远软件、讯飞智元等一批本土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华为、新华三、海康威视等国内软件头部企业纷纷落地,2020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软件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11家,超1亿元企业106家,在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
目前,中国声谷与合肥软件园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合肥软件产业发展的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借力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已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覆盖,“最多跑一次”、一日办结率、全程网办率实现100%,服务窗口7*24小时不打烊,获国家肯定。
力争2025年产业营收超2000亿
规划为合肥软件产业提出了新目标:到2025年,合肥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成功实现向市场竞争力更强、技术水平更高、跨领域应用更广、经济效益更佳的高层次发展。
具体来说,目标将产业规模设定为:到2025年,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0%。与目标产业规模匹配的是企业数量和营收,力争到2025年,合肥软件企业达1800家以上,年营收超亿元的软件企业超150家。
创新是产业发展不竭动力,目前合肥正加速提升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到2025年,在人工智能软件、嵌入式软件等关键领域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智慧城市、工业软件等领域获得创新性突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合肥将大力推进网络众筹、知识技能分享、生活服务分享等新型服务共享平台建设;发展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数字内容等服务,以及大数据、智能应用、虚拟现实、移动应用程序等新型在线运营服务。
同时,聚焦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大力发展服务企业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的嵌入式软件、管理控制软件等行业应用软件。
实施“四名”工程打出合肥品牌
平台建设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此次规划中,合肥提出实施“四名”工程——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打造中国软件名园以及培育软件名企名品。
争创中国软件名城,合肥将加快科技、企业、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大力塑造合肥软件品牌,提升产业影响力,形成技术先进、服务完善、应用繁荣、保障有力的产业生态,加快打造全国领先的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
打造中国软件名园,合肥将鼓励和支持高新区、包河区、庐阳区对标建设中国软件名园,做大做强高端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发展平台化软件、新兴信息服务软件,培育大数据等信息服务和配套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