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改革“试验田”种成发展“高产田”
交管局指挥中心大屏幕随时监测路面。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构建全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公共数据有序共享和数据采集常态化机制,探索建立实施失能人员照护保险“1+1+4”制度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市级层面通存通兑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记者从市委改革办获悉,2021年,南京强化改革顶层设计,注重改革系统集成,汇聚改革各方合力,探索形成“集成化、标准化、差异化”改革推进机制,走出具有南京特点的“谋划改革、推进改革”新路子。
近日召开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指出,2021年以来,全市上下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改革宣传影响力显著增强。
南京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家首批电梯智慧监管等一批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成效明显,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经验”。
中国首个大盾构研究院落户南京。通讯员 刘福昌 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 摄
一批改革试点项目稳步推进
1月4日,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国际领先水平重大原创成果——360~430GH太赫兹100Gbps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系统,通信速率较5G提升10至20倍,创造出目前世界上公开报道的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的最高实时传输纪录。该成果可与现有光纤网络融合,实现6G超高速室内、室外广覆盖。
紫金山实验室自成立起,就突破传统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推动科研提质增速,把创新“试验田”种成了“高产田”。去年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发布了全球首个骨干网级可编程交换设备操作系统等多个重大创新成果。
南京去年还纵深推进产学研融合,加快推动新研机构建设,修订新研机构管理服务办法,优化新研机构遴选条件、支持政策和绩效评估体系;开展高水平和平台型新研机构培育工作,出台系列培育方案,重点培育、精准服务高水平新研机构。
去年,南京获支持建设全国首个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制定印发《南京市加快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动方案》及3年68项具体工作任务清单,高效推动创新激励政策落实。今年首个工作日召开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暨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进一步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制定了六个方面21条措施。其中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创新科技任务组织管理机制,加快高新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健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保障体系,打造惠企政策落地便利化平台,优化创新治理统筹推进机制。
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获国务院点赞
“让政策找人、让数据匹配、让资金直达”。去年,雨花台区聚焦惠企政策落实中存在的政策散、流程繁、环节多、到账难等“中梗阻”问题,在全市率先发布基于人工智能和交互云技术的“及时雨”政策直达平台,探索全流程一体化“即申即办”“免申即享”服务模式,实现企业奖补“免申即享”“即申即办”,并已成功兑现首条“免申即享”新四板挂牌奖补事项。
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最后一个环节,直接关系项目交付时间。过去,项目从竣工到验收完成交付至少需要两个月。去年,江宁区为克服疫情影响,减少项目竣工到验收之间的等待时间,通过提前服务、强化监管、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等举措,实现项目“竣工即交付”。
去年,南京发布2021版《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其中8条为全国首创、46条全国领先;出台实施《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为省内市级层面营商环境方面首部立法。通过实施优化营商环境3个“100条”政策,从“不见面审批”到“审批结果电子化”“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再到“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南京已实现全问题受理、综合研判、协同处置、多方监督的全链条处理。
国务院办公厅政府职能转变办公室整理公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发现的部分创新举措,其中,南京“一件事一次办”和“企业家服务日”创新举措被国务院点赞。
集成改革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增效
俯瞰小西湖历史风貌区。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文双 摄
从“两赋两强”到“双做双增”,秦淮区是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集成改革标杆。去年,秦淮区不断放大改革集成效应,从点上“盆景”变为面上“风景”,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加快构建“1+9+1”改革体系。即,探索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集成改革“秦淮模式”,同步深化科技创新、经济体制、老城新城一体化、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9个领域的集成改革,不断深化“一街一重点”改革。
去年,南京出台全国首部社会治理地方性法规——《南京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构建“网格化”共治体系,深化“网格+警格”建设,完善“网格+安全生产”“网格+打击传销”等工作机制,探索“红网+红色物业”的服务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在区、街镇层级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体系,研究建立“区级议事协调机构+区域数字治理指挥中心”的整体构架。
同时,不断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加快升级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疫情期间统筹公安、工信、公卫力量,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做好动态监测,有效提高信息推送精准性,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支撑;针对疫情防控出现的薄弱环节,研究出台《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能力的十项举措》,从平急转换、资源下沉、各方共治、法治保障等方面整合机制力量,有效为社区和网格赋能。
制度型开放助力发展迈上新台阶
改革更进一步,发展才能再上台阶。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聚焦产业协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数字经济等领域,重点改革任务实施率超过96%,形成了100余项体现首创要求的制度创新成果。下一步,南京片区将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联动创新,更大力度发展高质量开放型经济,不断增强对技术、人才、数据、资本等高端要素的集聚与配置能力,全面提升开放枢纽节点、创新服务平台与总部经济功能。
过去一年,南京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深化。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的首个跨区域都市圈规划。南京联合都市圈成员举办首届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大会,推动设立科技专委会协调平台,积极构建都市圈科技创新共同体。推动宁淮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一批高端制造业企业落地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积极研究G312、G328沿线协同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宁宣黄成长带、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