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1182个帮扶车间,带动1.6万脱贫人员就业增收
“袜尖有没有破洞,有没有反纱抽丝,花纹图案是不是完整……”
2月17日,湖北棉伙棉伴公司质检工孙莉莉在工位上忙碌,手边放着一摞已完成质检的产品。她在质检岗位上工作近3年,一天能检查数千只袜子。
湖北棉伙棉伴公司位于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社区居民多为易地搬迁脱贫人员,就业需求大。孙莉莉所在车间,就是该公司专门设立的一个帮扶车间。
车间建到家门口,脱贫户就业有出路
青龙泉社区居民陈鲜,2019年易地搬迁至此,一直在棉伙棉伴公司的帮扶车间工作。
“搬来后听说公司招人,我就来报名了。”陈鲜说,公司有许多岗位供新员工选择,还提供一个月的岗前培训。
两年过去,陈鲜成为熟练工,她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足。“每天走路上下班,每月能挣6000多元,挣钱顾家两不误!”她说。
最近,公司请来3位老师,腾出位置办起了“四点半学校”,每天放学后将员工的孩子接到公司照看,解决员工后顾之忧。
陈鲜的丈夫在附近另一家帮扶车间工作,夫妻俩齐心协力,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公司保安周郧东也是帮扶车间的“受益人”。周郧东今年55岁,他和老伴身体都不好,搬来青龙泉社区前一直没有工作,家庭比较困难。
搬迁后,周郧东听亲戚说社区附近一家公司待遇不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和妻子一起到公司报名。现在,两人每月都有3000多元工资,家中负担减轻许多。
“公司员工600余人,其中200余人是建档立卡脱贫户。另有8个帮扶加工点,吸纳136名脱贫人员就业。”棉伙棉伴公司办公室主任张浩介绍,2019年公司投产试运行,产值5000万元,2021年产值已达2亿元。
因地制宜兴产业,小车间实现大帮扶
在十堰,像棉伙棉伴这样的帮扶车间还有不少。
为解决脱贫群众就业问题,该市大力推进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将帮扶车间建到田间地头、办到乡镇村组,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实现“小车间大帮扶”。
以郧阳区为例,香菇和袜业两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当地帮扶车间的“聚集地”——
全区配置袜机8000余台,2000余名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全区发展香菇3500万棒,带动1.2万群众户均年增收1万元。
为推动帮扶车间良性运转,人社部门定期走访,收集企业需求信息,建立就业岗位信息台账,并在“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中开设帮扶车间招聘专区,帮助双向选择。
上岗就业是第一步。郧阳区人社部门还积极将培训开到车间里,不断提升在岗人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保障企业长久用工,实现“引进去、留得住”。
“既要帮困难群体就业,更要帮他们把工作做好,把日子过好。”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大力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帮扶车间,增加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岗位。截至2月10日,全省共建起帮扶车间1182个,带动3.4万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员1.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