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安徽游|后疫情时代文旅新亮点 滁州提前布局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并非新起的概念,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已有一批乡村大胆走在探索前头。以广西桂林、成都郫县为例,这些村镇或大力开发风景资源,或打造特色农家乐,带动经济发展,进而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随着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串联起、利用好乡村资源,为乡村可持续性发展做出切实有效的探索,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此时,“乡村旅游” 概念再度进大众视野。
2019年,就“乡村旅游”的定义,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给出以下解释: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边界处于不断变化和拓展的过程中,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图片来源: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由此可见,乡村旅游的开展是壮大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更重要的是,乡村旅游是立足于三农问题,对广阔农村的深度发掘。因而,如何因地制宜为农村赋能,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为农民提供稳定就业机遇,是规划乡村旅游的首要前提。
资金技术向下沉积 乡村发展向上突破
滁州,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历史名城,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将旅游业融入产业结构的先行实践,在文旅开发、品牌建设上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政策,滁州文旅发展思路由城市向农村拓展,统筹规划综合发力,构建以人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打造出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盘活用好农村资源,带动老乡走致富路,真真切切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凤凰网安徽了解到,据201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的《江淮分水岭区域发展规划》介绍,江淮分水岭是安徽境内长江、淮河流域的分界线,状如“脊背”,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是连接皖江城市带与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纽带,在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滁州,这条分水岭分布在定远、凤阳、天长、全椒、来安等地的乡镇农村。分水岭两岸风光虽好,但特殊的地形地貌却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阻碍,“穷在水上、困在路上、荒在岭上”是岭区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建设好江淮分水岭,打破发展壁垒就是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2018年,滁州正式明确将打造江淮分水岭风景道。规划中指出,这条主廊道全长约 420 公里的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将贯穿滁州市全境,跨联 8个县(市区)、28 个乡镇。
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导览图 图片来源:滁州市人民政府
凤凰网安徽了解到,作为滁州市全域旅游的“1号工程”,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拟打造“主廊+支线+慢行+节点+驿站+标识”的全域旅游服务体系,形成“一核、一廊、六口、七段、十五支、多节点驿站”的风景道旅游格局。风景道沿线还将丰富旅游业态,加快特色驿站、游客集散中心、观景节点、加油站等配套项目建设。
虽是以风光为线,从常态旅游发展模式入手,但就文旅资源、区位优势而言,以建设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为契机发展乡村旅游在滁州确有可行之处。
滁州位于安徽最东部,地处皖苏交界,东靠南京、西接合肥,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中心城市,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城市之一;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走深走实,以及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大江北协同发展区等区域协同发展的快速推进,文旅发展的市场空间腹地随之扩大。相较于南京、合肥等城市的文旅资源,滁州偏向于自然景观的文旅特色更符合当下出游群体漫步户外、回归自然的消费需求。
如何将乡村旅游与消费市场有效衔接,引导省内外游客来滁赏游?滁州下足功夫,对内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制定特色发展规划,对外加大宣传力度,“线上+线下”双线联动。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推进过程中,资金、技术、人才陆续向村镇一级涌入,乡村道路、基础设置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改善。
不同于城市多年经济发展带来旅游体验上的便捷与完善,乡村旅游普遍面临配套设施缺乏,消费层次待提升的问题。“游”之外,“吃”“住”“行”“购”都是乡村旅游亟待攻克的关键环节。
针对风景道上村镇基础资源薄弱问题,滁州加大投入,夯实发展基础,完善发展要素,从基础的农家乐、乡村民宿、特色旅游节等做起,发展出一批先行乡村旅游点。在此基础上,滁州创新乡村旅游业态产品,引入文化创意、现代科技,为乡村旅游注入更强动力。大数据化运营、信息化管理、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云计算、物联网、5G、区块链共享等新兴技术都在逐步深入乡村旅游的方方面面。
滁州“十四五”乡村旅游项目 图片来源:滁州市人民政府
向内探索新路径 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综合运用生产要素统筹推进旅游建设,另外一方面,滁州也在根据自身资源探索独有的发展方式。凤凰网安徽注意到,近几年来,滁州着力塑造“一岭分江淮,一道看滁州”风景道自驾旅游品牌;此外,乡村宿集和营地宿集为主的“滁州宿集”休闲旅游品牌也在广大年轻消费群体中引发热潮。
无论是自驾还是宿集,都符合了长三角地区消费者近郊游的需求。尤其是进入后疫情时代,原有文旅消费格局被打破,消费向区域旅游和休闲旅游转变,从远程低频向近程高频转变,给滁州文旅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类似的探索正好可以充分发挥滁州文旅后发优势,满足文旅消费新需求。
不管是创新发展机制,还是拓展消费市场,乡村旅游的核心在人。既要让来的“贵客”满意,更要让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主人”享受发展的成果。凤凰网安徽了解到,该项目已于去年8月全线建成贯通。截至目前,滁州市围绕风景道沿线推动项目落地近50个,新增谋划各类项目200多个,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之余,也为农民提供创收新机遇。
滁州市“十四五”文旅发展布局 图片来源:滁州市人民政府
据介绍,到2024年风景道35个重点村集体经济收入或将达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或接近3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滁州市文旅局印发的《滁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中还提出,引导大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乡村旅游线路产品,扶持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旅游融合基地。一二三产与文旅融合将改变单一的乡村旅游发展结构,激发乡村旅游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滁州江淮岭脊线来安红岭段
乡村旅游是大概念,如何走好、走远这条路,并没有标准答案。为农民增收、为农村赋能,各地区都在探索过程中,如山西依托长城-黄河-太行旅游资源发展乡村之旅,浙江以生态绿色为纲打造诗画乡村等等,每一项探索,每一次回答,都是大胆的尝试。而滁州,则用建设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串联诸要素,勇敢探索实践,为乡村发展开辟新路径。
文/丰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