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梭女人”宝花的生态密码:黄沙中掘金 绿林下致富
图为“梭梭女人”宝花。 宝花供图
图为“梭梭女人”宝花。 宝花供图
中新网阿拉善6月12日电 题:“梭梭女人”宝花的生态密码:黄沙中掘金 绿林下致富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刚开始治沙时,我们总想着人定胜天。多年后才明白,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12日,扎根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梭梭女人”宝花如是总结22年的心得。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4.9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我国第二大沙漠。
这里曾经是“如烟黄沙遮蔽日,生机绿木断绝地”。干旱少雨,风沙肆虐,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使人们在这里生存。
图为宝花带领农牧民在荒漠中植绿。 宝花供图
2000年,阿拉善右旗的宝花一家和80多户农牧民响应政府号召,一起搬迁转移到曼德拉苏木(苏木相当于乡镇)沙林呼都格地区居住创业。自此,宝花拉开了防沙治沙、创业致富的一生。
“当时这里时常受风沙侵袭,农作物受损严重时,有的农户甚至收不回成本。”宝花回忆。
面对遮天蔽日、横行肆虐的风沙,当初一起搬迁的农牧户选择离开,可倔强的宝花却不为所动。
“我不走,我要留下治沙,非做出个名堂来。”不服输的性格,给了宝花先行先试的勇气。
图为宝花夫妇在梭梭林下收获苁蓉。 宝花供图
面对一望无际的黄沙,宝花购置了几万株耐干旱、耐盐碱的梭梭苗,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始了战风沙的漫长之路。“黄沙漫漫,没树没草,刮起大风,沙子能埋人。要想活下去,只能栽树治沙。”
初春的天气寒气袭人,宝花夫妇戴上棉帽、穿上皮袄、背上树苗到沙滩里栽种,一个个挖坑、一棵棵栽苗、一坑坑浇灌,馒头加凉水就是一顿饭。
“我种的不仅仅是梭梭,也是全嘎查(嘎查相当于村)人的期盼,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宝花说。
生存的信念和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与坚守,让宝花的努力没有白费,荒滩逐渐有了绿色,这给宝花带来了信心,也让其他农牧民看到了希望。
十亩、百亩、万亩……昔日的“风沙滩”成了今朝的“绿洲地”,宝花也为当地赫赫有名的“梭梭女人”。
“风沙挡住了,但治沙不治穷,到头还是一场空。”为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宝花开始从梭梭林上寻找致富“突破口”。
2003年,宝花尝试在梭梭根部试种苁蓉,第二年试种成功。她又扩大规模种了300亩,收入3万余元,数年的辛勤劳作首次有了回报。
“宝花靠种梭梭赚大钱啦!”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了出去,曾经离开的人又陆续返回,全嘎查村民开始栽梭梭、种苁蓉。
如今,嘎查周边个人造林已达50余万亩,嫁接苁蓉8万多亩。仅此一项,每户农牧民年增收近3万元,梭梭林成了当地人取之不竭的“绿色银行”。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有了梭梭林打底,宝花的视野变得更加宽广,她又盯上了当地口碑出众的羊肉,带头成立了合作社。
为了打消农牧民的顾虑,宝花自己出资购买了100只羊羔分给农牧民饲养,她只收成本,养殖收入都归养殖户所有。
宝花指导养殖户以锁阳、甘草等特色沙草进行科学饲养,这样喂养出的羊,肉质鲜美,备受市场青睐,其他农牧民看到了养殖的希望,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
之后,宝花又启动了锁阳羊、锁阳猪、土山鸡等特色养殖项目,通过入股、年底分红的形式带领农牧民增收致富。她也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宝花想的不只是个人的发家致富,她心里装着整个嘎查的农牧民。”牧民刘明道出了嘎查人的心声。
“以后还要带着更多农牧民在黄沙里掘金、从生态中致富,能给后辈儿孙留下一片绿荫,这一辈子也就值得。”宝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