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商业票据市场大有可为
票据是直接面向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工具,尤其对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意义重大。《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研发现,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票据承兑金额占GDP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票据市场尤其是由企业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市场发展较缓慢,面临巨大资金压力的中小微企业用票、出票困难重重。
应收账款“票据化”程度有待提高
金链汇信科技 Apollo平台创始人、总经理蔡剑晖介绍,很多中小微企业规模小、利润少,且普遍缺少合格抵质押物,因此,依靠自身的主体信用去银行融资较困难。但许多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能拿到稳定的合同订单,提供服务或产品后能够有可预期的应收账款回款,若将这些应收账款回款“票据化”,充分发挥票据的凭证法定、天然确权、期限固定的优势,以及支付结算、融资功能,就能有效疏通整个产业链供应链资金脉络。
“票据可以在供应链的企业间多次背书流转,企业收到票据,可直接持票对外背书支付,减少现金占用,使其应收应付款项得以在供应链上流转和销转。原则上,只有处在供应链末端的中小微企业因发薪、纳税、还贷等必要的现金性支付需求才需要将持有的票据去银行贴现融资。而其他供应链的企业实际上只需把票据背书支付出去就能解决其流动性问题。”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慈拉表示。
虽然近些年在各类政策支持下,票据电子化基本实现,我国票据市场愈加规范。但数据显示,我国票据承兑金额占GDP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场票据承兑金额是22.40万亿元,当年GDP总量是68万亿元;2021年,全市场票据承兑金额24.15万亿元,当年GDP总量是114万亿元。
由企业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发展则更缓慢。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场银行承兑汇票承兑额为20.35万亿元,商业承兑汇票承兑额仅3.80万亿元,商票规模远低于银票规模,这与全球票据市场以商票为主的格局迥异。“另外,虽然没有公开统计数据,但据我们了解,中小微企业作为出票人开出的商票在市场上少之又少。”蔡剑晖说。
多因素致中小微企业出票率低
商业承兑汇票为何在我国发展相对缓慢?中小微企业因何用票、出票困难?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中小微企业在贸易链条中处于较低地位,缺乏议价权和主动权,很多供应链上的大企业基于自身强势地位,拒绝接受其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用票据进行支付。
飞天下商旅是一家主要从事商旅管理服务的中小微企业,服务客户均为大型国企、央企。由于商旅管理服务行业的特点,需要飞天下在日常经营中每周两次替客户垫付机票订票资金,因此企业经营长期面临着流动资金压力。飞天下商旅相关负责人说,“给我们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银行,看到我们每60天账期的稳定回款数据,非常愿意通过票据贴现的方式为我们提供融资,但是上游企业对提供商旅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只接受现金结算,不愿接受票据。”
小狗吸尘器是一家专注于吸尘器研发创新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收票”的流动性难题。“我们很多零部件供应商都是国内外顶尖的生产企业,通常很强势,需要预付定金且只接受现金付款,不接受票据。”小狗吸尘器CEO檀冲表示。
另外,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即使拥有产业上游的真实订单和交易背景,在同一个产业链上的下游大型生产企业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也会拒绝接收其开出并背书流转的商业票据。“签出来的商票没有人要,没有人要就意味着支付不出去,所以我干脆就不签。”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由于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产业上下游信用生态还尚未建立起来,因此,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困难重重。
2015年开始,一些核心企业依托自己在产业链上的优势地位自建或与合作银行联合搭建封闭的供应链“应付账款凭证”系统,也对规范、开放的商业票据市场存在挤压。因此,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困难重重。
据多位业内人士介绍,这类系统目前以大型央企、国企为主,对自己产业链上应付企业开具一张电子记账凭证,类似于打了一张“白条”,允许上游企业可以拿着这些“白条”去核心企业的财务公司、合作银行、参股或合作的保理公司、小贷公司融资。这种方式看起来能解决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但其本质是核心企业在封闭的体系内一手开“白条”、一手提供融资,这种凭证也不具备票据法赋予商业票据的法律保护,无法得到封闭体系外金融机构的认可,缺乏市场竞争机制。且随着此类封闭系统的运行,其中中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将逐步变为了只能在封闭体系内使用和融资的白条,进一步降低自身地位和经营韧性,且变相承担了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成本,无形中抬升了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成本。
部分中小微企业对商业票据的使用认知不足和使用成本也是制约商业票据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电子票据的支付结算、融资贴现等都可高效在线处理,但中小微企业财务人员对ECDS(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操作使用认知均很有限,对票据是否能够真正获得融资服务也存顾虑。
健全信用生态 引入融资担保机制
如何大力推动我国商业票据市场进一步发展,使商业票据能够为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业内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针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用生态尚未完整建立、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信用不足的情况,应鼓励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来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作为出票人的票据提供作为票据保证人的增信。
“小微企业作为出票人签发的商业票据,如果专业担保机构提供票据保证,那么它后手一定是愿意接受的,只要这种商票流转起来形成一定规模,那么对于中小微企业商票的支付结算和融资就会有实际的推动。”一位票据业务专家也表示。
目前这种模式在部分供应链场景上已经有落地。记者了解到,国铁集团供应链资金规模大、涉及多个专用物资供应商,润滑油、轴承等专用物资不仅采购交易规模大,且全供应链周期比较长,但国铁集团具有还款确定性强的特点。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的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国铁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作为出票人出具的商业票据提供票据保证,该票据依托“全国铁路物资交易服务平台”,通过票据背书实现基于产业链的交易支付,并通过与政策担保公司合作有授信的银行提供票据贴现融资,政策担保公司、省级再担保公司、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融资银行四方按照4:2:2:2的比例进行中小微企业票据贴现融资风险分担,如此一来,既降低了业务风险,又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积极性。
业内人士认为,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内规范的商业票据体系市场化发展,应该打破目前核心企业自身构建的封闭的供应链“应付账款凭证”系统,对核心企业自营从事供应链金融予以一定限制。一位票据业务专家表示,要引导供应链上的企业直接签发正规的商业票据,以正规商票进行支付流转,如果供应链上的企业有融资需求,就直接用商业票据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贴现融资。如果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开出金融机构愿意提供贴现融资的商业票据,供应链上收款的核心企业应该予以接受。
专家建议,为了解决小微企业对商业票据的使用认知不足的问题,也应积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培训及减费措施,大力提高中小企业的商业票据出票率。(记者 张莫 汪子旭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