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 追梦战旗谱新篇
战旗村油菜花海风光。 孙浩 摄
4月的成都平原生机勃勃,一片繁忙景象。走进成都平原西部腹地的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主干道两旁的蓝色围挡内不时传出“轰隆隆”的响声。“你们再过几个月来的话,这里又要变样了。”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笑道。
记者到访战旗村这天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但村口的交通要道仍然有交通辅警值守。若不是抬眼就能望见白墙青瓦的二层小楼和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一时还真分不清这是城还是乡。
“战旗飘飘,名副其实。”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踏着春节的气息来到战旗村视察,给干部群众送来党中央的关怀和祝福。听了村子的发展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当时用这8个字给予战旗村高度肯定。4年多来,战旗村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厚望,坚毅勇敢地向前,用汗水和行动谱写新篇章。
一双布鞋寄托深情
战旗村内,清新淡雅的藤萝翠竹与星星点点的花簇相互映衬,沿着石板路走到底,“唐昌布鞋坊”的招牌映入眼帘。在敞开着的褐色中式雕花木门里,赖淑芳正纳着鞋帮……铺面不大,习近平总书记与赖淑芳的合影格外显眼。
赖淑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唐昌布鞋”的传承人。4年多前,因为卖给习近平总书记一双布鞋,赖淑芳一时成了当地的名人。
坐在长凳上的赖淑芳停下了手里的活儿,回忆道:“当时看到我的布鞋,习近平总书记就说他在陕北插队的时候穿过老乡做的布鞋,很舒服透气。我鼓足勇气对习近平总书记说,老百姓很感谢您,我想送您一双布鞋。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能送,要拿钱买。”
“习近平总书记买唐昌布鞋是对我们传统手工艺人的尊重和爱护,彰显的是共产党干部不拿人民一针一线的廉洁品德,这也是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精神财富……”赖淑芳说出自己的想法。
正说着,一群前来踏青旅游的阿姨嬉闹着进了鞋铺,突然发现门头坐着的赖淑芳,争着要合影留念。赖淑芳婉言谢绝了。“我希望大家多关注唐昌布鞋,而不是我个人。”赖淑芳说,托习近平总书记的福,唐昌布鞋的名气传出去了,年销量从2017年的1000多双增长到了2020年最高时的7000多双。
如今,赖淑芳的儿子艾鹏继承了手艺。他一边学习布鞋制作技艺,一边想办法增加高端布鞋产量,拓宽销售渠道,实体店和网店一起经营,将布鞋销售到全国各地。
“无论是送还是买,一双朴素的布鞋寄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我们踏踏实实把这门手艺传下去,才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深情。”艾鹏说。
一面战旗催人奋进
在战旗村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询问:“战旗村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高德敏当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稳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四川话为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战旗村的历史——战旗村原名“集凤大队”,20世纪60年代,在兴修水利、改土改田活动中成为一面旗帜,得名“战旗”。
然而,2000年后,随着城乡差距拉大,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去了城市,战旗村往日的光彩黯淡下来。如何遏制衰败势头?“摸着石头过河”,战旗村人干过不少“第一个吃螃蟹”的事儿。2003年,战旗村率先搞起土地集中经营,哪晓得村民中响应者寥寥;2006年,战旗村争取到土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战旗村引入市场主体合作开发旅游项目“妈妈农庄”,几百亩薰衣草从无到有,成都“小普罗旺斯”的名声不胫而走;2015年,郫都区被确定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县,战旗村将13.4亩集体用地以700多万元价格成交,敲响四川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
“战旗飘飘,名副其实。”听说战旗村2017年集体经济资产已经有4600万元,村集体收入400多万元,而且村民人人都是股东,人人都有分红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用这8个字表达了充分肯定,并寄语战旗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如何走在前列,起好示范?2018年底开市的乡村十八坊是战旗村交出的第一份答卷。这个从构思设计到招商运营再到完工开街,全由村集体负责的文旅综合体,汇集了酿酒、榨油、豆瓣、布鞋等战旗传统手工艺,一度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赖淑芳是被邀请入驻的手工艺人之一。鞋铺、加工车间、原材料车间“一条龙”,全都弄得巴巴适适。
好事一件接一件。2019年2月12日,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在战旗村8组落成揭牌。这个省字头的培训学院颇具规模,能同时容纳2000人培训学习,是我国第一家面向全国培养乡村振兴专业实用人才的基地;2020年,战旗村又开动脑筋,将村民闲置的猪圈、柴房、鸡鸭舍、烂水沟等区域利用改造,打造出壹里小吃街,吸引四川各地美食汇聚入驻;今年,村里和天府旅游平台公司合作建设的乡村酒店就要开张营业……
一步一个脚印走来,2021年战旗村集体资产破亿,年收入达到655万元。高德敏对村子的核心竞争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走一条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相互融合的发展之路。
一个车头凝聚人心
在战旗村党建宣传栏,“三问三亮”几个大字最为醒目。所谓“三问”,即问“自己入党为了什么?自己作为党员做了什么?自己作为合格党员示范带动了什么?”这既是初心之问也是使命之问。“三亮”即“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这个抓党建的好办法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他赞许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三问三亮”最初是怎么搞起来的呢?高德敏的回答让记者有些意外。“某种程度上,这是被逼出来的。”高德敏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小故事。2011年的一个晚上,村里召集党员开会,有党员没来参会,按规矩,没来参会的党员就没有20元的误工补助。后来,村里召开党支部会议,这个党员又没来,还让人带话,说上次的补助没拿到,这回就不来了。
“当时,村里的老党员都很生气。如果是为了区区20元才来参加党的会议,那就不是真党员,而是假党员,当年入党宣誓时说的话也都是假话了。”高德敏说,从那时起就决定,以后凡是党员开会,一律取消发补助,并开始酝酿党员“三问三亮”。
走在战旗村一栋栋白墙青瓦的二层小楼前,时常能看见门口悬挂着的“党员户”红色标牌。“别看这一张小小的标牌,这可是党员主动亮明身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标识。”战旗村党委副书记李光菊告诉记者。
在乡村振兴中如何让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强大?4年来,战旗村没有一刻放松。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后,战旗村在“三问三亮”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六带头”,即“带头做好自家环境卫生、带头遵守公序良俗、带头学习宣传党的政策、带头顾大局谋长远、带头树立契约精神、带头解放思想创业致富”。自此,战旗村“三问三亮六带头”的基层党建工作法更加完善。今年,战旗村针对党员包户工作又有新要求。
“春风习来传送讯息,那是春潮涌动的活力。战旗飘飘,飘在阳光里……”在《追梦战旗》的动听旋律中,战旗村如同一面旗帜飘扬在川西平原,带头朝着乡村振兴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