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拔最高村:茶香氤氲大竹园
盘山公路也是大竹园村的富民路。连云区委宣传部供图
一条18.7公里长、36道弯的盘山公路,从海拔581米的大竹园村蜿蜒而下。这条路,串起山海相依的美丽风景,也通向大竹园村民的幸福归宿。
连云港市连云区大竹园村是江苏海拔最高的村,全村家家户户种茶园。每年6000多斤的精品云雾茶,就沿着盘山公路下山,为村民们换来数以百万计的收入。
“以前路不好,一下雨就得蹚烂泥。现在,车跑的有大路,进茶园有便道,水泥台阶修到了家门口。上山的路宽了,村民的财路也宽了!”村民夏绍勤种茶种了30年,村里的一处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
近年来,大竹园村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越走越稳,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8年的20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17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余元。曾经站在全省最高处,收入却始终上不去的大竹园村村民,如今的幸福指数开始节节攀高。
茶叶成了富民“金叶子”
走进大竹园村的茶园,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我们种植云雾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村里很多老茶农都有一手制茶技艺。”大竹园村支书翟恩春介绍,作为江苏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海上云台山给予了云雾茶良好的生长条件,云雾茶种植也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记得小的时候,家里人做茶靠手工,常常忙到凌晨两三点钟,打着油灯下山来。”村民张子凡谈起以前家里长辈制茶的情形,“要从山上挑下来进行包装,不像现在有车有路这么方便。”
为了改变茶农传统分散的小作坊模式,加快茶产业发展步伐,大竹园村党支部多次外出学习,寻找助农增收的“致富经”。
2019年,村党支部牵头多方筹措,挂牌成立了竹云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1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在山腰上建起来,理条机、烘干机等制茶机器应有尽有。“采茶按照‘一芽一叶’进行甄选,制茶有了机械化,我们的茶叶产量提高了20%以上,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也更上一层楼。”如今已是该合作社负责人的张子凡说。
2020年初,大竹园村与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签约,以统一标准、统一采摘、统一制作、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方式,直接带动茶农增收25万元,满山的茶叶也成了富民兴村的“金叶子”。
“来到我们大竹园村,熏陶游客的不仅有云雾茶香,还有背后的茶文化。”翟恩春介绍,村里先后投入64万元,打造生态茶园观景平台、茶廉文化基地,并建成茶史馆,举办采茶节,创建省级绿色优质云雾茶基地。村民张毓富制茶50余载,有一手制茶好技艺。如今,他既是品茶节上的茶艺表演嘉宾,又是手工制茶体验馆的坐阵讲师,他的现场演绎颇受游客们欢迎。
据统计,大竹园村年吸引游客6000余人次,不仅带动了茶叶销售,还逐步放大了“游客走进来,产品带出去”的口碑效应。
大竹园村春季采茶场景。连云区委宣传部供图
民生实事提升幸福感
大竹园村海拔高,地势复杂,村民居住分散,自来水管线施工多年没有进展。这是之前最突出的民生短板。
“雨水多的季节山泉水是浑的,干旱时就要满山找山涧,往家里挑水吃。”夏绍勤说,没接通自来水的时候,一处水源经常有几十家排队取水。到2020年6月20日,大竹园村自来水接通工程终于完工。兴奋的村民们为此念起了打油诗:“打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流,感谢党的好政策,从此喝水不用愁!”
茶旅融合带动了村强民富,大竹园村彻底甩掉了“身在绿水青山无处找,抱着金山银山吃不饱”的穷日子。
“村里现在可是家家有汽车,户户有存款。”儿子已经在城市定居的夏绍勤没有离开村子,虽然年龄大了,他却没有闲着,在山下的景区做保洁工作。
“山里空气好还养人,而且交通方便,想看孩子们随时都能去。”夏绍勤对当下的生活很满足。在村里,像他一样闲不住的老年人比比皆是,有的还去做了合作社的“技术顾问”,继续从事茶叶的打理和种植。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大竹园村为民办实事的底气越来越足:2019年实施村庄亮化工程,2020年通了自来水,2021年排污系统改造。村里还设置了专项扶贫救济款,为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群众累计发放生活补助共计7万余元,让弱势群体也能共享以茶兴农带来的发展红利。
毗邻4A级景区海上云台山,大竹园村不仅拥有独特的山林茶果资源,也是江苏省第一批古村落保护单位。翟恩春表示,他们目前已经着手改造半闲置的村居和集体用房,打造民宿群,希望为全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