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乳源百余行政村集体收入均破“十万”大关
近3年来,广东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全县103个行政村的党支部战斗力明显增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干劲大、信心足,破除了山区经济发展重重阻碍,全面推动村集体经济转入可持续发展、良性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乳源地处粤北山区,集革命老区、石灰岩山区、民族地区、生态发展区于一体,辖区内9个乡镇103个行政村,分布高山峡谷或山高路陡、平原丘陵地带。大部分行政村地处群山连绵的山区。因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的限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资源难集、空间难扩、渠道难拓等多种困难,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总量微小、经济增长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为破解发展难题,乳源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用抓铁有痕的毅力,推出三项举措,实现了从弱到强、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散到合等的大转变,谱写了边远偏僻的高寒山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实施顶层设计 明确发展方向
乳源县委紧密结合县情村情,坚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明确顶层设计和方向路径。从2020年起连续三年制定出三个重要文件,提出了“百村达十万”“百村十万+”“整体提质”等工作目标和举措,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书记”工程,将工作成效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内容。既强化政治激励,又实施经济奖励。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镇村组织书记优先提拔重用,对集体经济成效显著的行政村按比例标准给予奖励村干部及相关工作人员。
规划实施后,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取得明显成效。原来基础薄弱的得到了强化,原来量小的得到壮大,原来“家底”厚实的得到扩容提质,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质量提高等,使村集体经济旧貌换新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低的都有10多万元,高的超过100万元。
三级干部聚力 带动发展转型
乳源县委、镇委、村委三级干部主动担起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任,形成县委统筹、职能部门指导、结对单位帮扶、乡镇主抓落实,村“两委”具体实施的包村推动机制。28位县领导每人挂点包村2~4个,安排重要经济部门帮扶9个百万元经济强村培育对象和14个壮大集体经济试点村。
7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103个行政村结对子,推行党建共建模式和“五个一”举措,充分发挥结对单位党组织人才、资源和资金优势,共同想出路、谋规划、解难题、追进度、求实效,目前推动40余个“造血”项目在探索实践中开花结果。
460余名村“两委”干部严格落实“双向承诺”机制,通过头雁示范、党员联户、村村合作、技术资源共享联通等方式,成功带动群众打造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6个,“一村一品”23个。
推出六型模式 开创发展新局
乳源着力在根源上下功夫、花力气、“啃骨头”、破困局,结合各村特色优势大力实施“六型模式”,即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物业经营型、村企合作型、委托经营型,使100多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十万”大关,并迈上“百村十万+”的坦途。
大布镇埕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新强说,在县镇干部的指导下,他们因村制宜实施“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村企合作型”发展模式。今年盘活了旧村委会闲置地,开办起腐竹厂和番薯干厂;探索“强村带弱村”产业振兴发展模式,带动英明村、夹水村入股,与第三方成立联营公司,打造乳源“三宝”特色产业品牌,负责大布镇农特产品统一种植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收购营销。3个村占股51%,今年预计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元,实现村企合作、抱团发展,让干部群众更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