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世界资讯 国内新闻 滚动 社会 经济 军旅 体育 科普 文化 法治 农业 医疗 数码 房产 汽车

带领全村人实现山村华丽蝶变

2022-11-27 10:05:13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张西洪
饥饿,让人刻骨铭心。贫穷,让人失去尊严。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让农民富裕,过上好日子。一个家庭,娶一个好媳妇,是全家几代人的幸运。一个村庄,选出一个好的带头人,是全村人的幸运。

饥饿,让人刻骨铭心。贫穷,让人失去尊严。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让农民富裕,过上好日子。一个家庭,娶一个好媳妇,是全家几代人的幸运。一个村庄,选出一个好的带头人,是全村人的幸运。

位于鲁东南山区的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是当地的名村。红泥崖村的过往,浸染着饥寒交迫,新时代红泥崖的故事,演绎着告别贫穷的斗争精神。党的二十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守英,以山里女性特有的刚毅、善良、容忍,带领全村人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让山村华丽蝶变,整体脱贫。全村老人亲切地称她为“闺女书记”。

外村来了个“好媳妇”

出五莲县城南行十公里,有一个古村落,以村西北红土崖头得名,叫红泥崖。“大雪不过红泥崖”“山前桃花山后雪”,是此地独特气候的写照。这个特殊又普通的村落,经历史长河涤荡,任时代变迁洗礼,贫穷落后却始终如影随形。红泥崖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如同大山褶皱里的松树,在一路攀登的平仄里,靠天吃饭,艰难生存。人们只有一个愿望,拔掉穷根,过上好日子。

饿极了,靠山就必须吃山,别无选择。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丰富的花岗岩资源摇身一变,由包袱成为财富,让少部分人盆盈钵满,富得流油。但自然资源的掠夺开采,贫富差距加大,因病致贫、因老致贫、因意外事故致贫等问题导致特困户增多。村集体一贫如洗,人心涣散,村风一落千丈,红泥崖从“崖上”直接跌落到“崖下”。

进入新世纪,张守英,一个像“穆桂英”“花木兰”式的传奇人物,来到了红泥崖村。她是从另一个山村嫁过来的媳妇。

张守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在灵公山下的李家沟村,父亲是一名民办教师,母亲体弱多病,姐妹三个,她是老大。那个年代的农村,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更是举步维艰,父母为解决温饱问题用尽了力气,绞尽了脑汁,却收效甚微。

张守英是一个从小就懂事的孩子,她怨自己是女儿身。她最崇拜的偶像是雷锋和刘胡兰。初中毕业,学习成绩很好的她毅然决定放弃上高中的机会,要外出打拼挣钱,帮助父母支撑起这个家。她的梦想是让妹妹们用上漂亮的文具盒,吃上大馒头和苹果,过年穿上新褂子。为了这个决定,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在炕上躺了两天,哭了两天。知女莫如父,父亲最了解这个倔强的孩子。父母怕她憋出毛病,无奈之下,只好同意她去县城打工。

一个16岁的姑娘,身穿工作服,骑一辆破自行车,车把上挂着盛放三个煎饼、一块咸萝卜、一棵大葱的书包,四季轮回,风雨无阻,每天往返于县城和山村的土路上。她在果品公司、涂料厂,最累、最脏的活都能干,只为多挣块儿八毛的钱。在涂料厂打工期间,她爱上了一位戴姓青年。1990年12月11日,她成为红泥崖村单门独户戴姓家的媳妇。

当初有闺蜜不理解她的选择,别人找婆家都选择城里,或者有钱有势的人家,可她另类,选了一个偏远的山村,嫁了一个穷小子。

她对自己的郎君十分满意,丈夫忠厚老实,积极向上,公婆都是老党员。因为她有自己的择偶标准:谁对他的爹娘好我就尊重谁,谁对我的爹娘好我就嫁给谁!“穷不过三代”,她深信“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勤劳能致富,对新的生活,她充满希冀。

结婚三十多年,一直没有分家。三代人同住一个屋檐下,从没红过脸,视公婆为至亲,公婆都已九十高龄,只要不外出,她几乎每天都要和老人聊天,为老人洗衣服、洗澡,梳头、理发,就凭这一条,她赢得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有了一个“好媳妇”的名声。

从媳妇到当家人

靠土里刨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山里人摆脱贫困比登天还难。早出晚归,一为肚子,二为脸面。庄户人过庄户日子,有时为一百元钱急出一头汗。农村妇女普遍文化水平低,没有特长,除了忙活一日三餐,生儿育女,侍奉老人,很难再找到用武之地。张守英看在眼里,憋屈在心里。无论谁有困难,只要找到张守英,她都会慷慨相助。在一群姐妹的“撺掇”下,张守英再也按捺不住了,2005年6月,自筹资金15万元,在县城创办家纺加工企业,带动以本村为主的300多名妇女就业,自己当年收入也在三十万元以上。

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春节时她给员工发了大礼包。街坊邻居都说,老戴家烧了高香,讨了这么好的儿媳妇。跟着她干的姐妹都说,张老板善良、直道,不好好干对不住她。

正当企业做得风生水起时,2011年5月18日,已经担任村妇女主任的张守英高票当选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消息传出,成为大山里的爆炸性新闻。众所周知,红泥崖村是个杂姓村,甚至有人说,“红泥崖村的事儿,大老爷们儿都治不了,一个外来的媳妇能办事?骑驴看唱本,咱走着瞧吧”。街道领导并没有对她提出过高的要求,更怕她为难,找她谈话时说:“守英啊,不要着急,先稳住,红泥崖村只要没有上访闹事的就行。”

一边是自己的企业需要打理,一边是组织的信任和父老乡亲的托付。一边是赚钱和享受,一边是操心和付出。她的内心十分纠结,一心不能二用,她这是第二次掉眼泪……

经过一天一夜的思考,她一咬牙,一跺脚,忍痛割爱把企业转让给别人经营,开着面包车,回到了红泥崖村。

婆婆是最不支持她的人:“守英啊,咱还是不干这个差事吧,俺知道你能干,也能干好,可俺心疼你遭罪啊,好闺女。再说,眼看着孙子长大了,你们两口子不得好好挣钱给他在城里买楼娶媳妇啊。”

“娘,您不是常说,要多为别人做好事。您看看咱村成了这个样子,心里不难受?”她握着婆婆的手说。婆婆更了解自己的儿媳妇。这次是婆婆流泪了。

党员大会上,张守英红着脸说:“既然大伙都信任我,我一定会好好干。我张守英吃羊肉水饺穿毛衣很容易,我要让全村的老少爷们儿都能吃上羊肉水饺穿上毛衣。”

穷家难当,烂摊子难收拾,散乱了心的队伍不好带。那些落后村的场景,在红泥崖都能找到:集体账面上“站”着十几万元的外债,经常有债主上门讨账。32条光棍汉满街晃荡,好吃懒做者不乏其人。村内占道、占街、占地,谁有本事谁占,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有了轿车,却开不到家门口。穿上了名牌西装、皮鞋,却遍地垃圾。吃饱了大鱼大肉,却一年四季蹲简易旱厕。有了全自动洗衣机,却满胡同、大街污水横流。能干事的,闷头忙着自己赚钱。不能干事的,到处闲逛。脏、乱、差,“三大堆”,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专业上访……试想,整天生活在如此氛围里,心情会如何?

“有困难找党支部”

“认真”二字是万能的药方,张守英的特点就是做事扎实认真。接管“帅印”的她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早晨、晚上在村里转悠,陈家坐坐,厉家问问,走着坐着满脑子都在用心琢磨村里的事。七十多岁的老支书厉宝高打电话和她说:“相信你会干好的,你就大胆地干吧,我们这些老同志都支持你!”关键时刻一句宽慰的话语,让她深感温暖。

在老党员郭公森家,郭老汉咽下一大口茶水,说:“大伙不为难你,你们能把咱村拉石头的路修好,这三年什么也不干,我们都没意见。”她心里清楚,村里有丰富的花岗石矿产资源,是金元宝窝,更是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进出的道路不畅,既不安全,又崎岖难行。前几届两委不是没有考虑,一没资金,二没土地指标,有心无力,成为影响威信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官上任三板斧:第一斧,劈开山门,铺就一条致富路。

关乎老百姓利益的事大于天。于是,开好四个会:支委会、村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越争论心里越亮堂,越研究劲头越足。两委干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勘察设计、筹措资金、调整土地、组织施工。他们每天一大早起床,晚上忙到深夜,两委成员、老主任费立福几乎天天靠在工地上,真情感动了开矿的老板、打工的村民,最终调地15亩,筹集资金70万元。不出两个月,一条宽5米,长1500米的水泥路建成通车。通则不痛,一通百通。实践让她体会到,只要符合老百姓的利益,就会赢得民心,就可以大胆地干。

第二斧,清理街道,舒筋活络。庄户人过日子,破铜烂铁啥都有用处。“三大堆”、旧农具、破拖拉机满街都是,谁都懒得去清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员带头,先扫门前,再扫全村。一阵风卷残云,换来清爽利落。

第三斧,拆除违建,痛割顽疾。乱搭乱建的现象持续了几十年。特别是在房前屋后、承包地里,随意而为。建的时候兴高采烈,燃花放鞭,喝酒敬烟,拆除时难于登天。里面有住着老人的,有养猪的,还有当仓库存放杂物的,如不尽快制止和拆除,乱搭乱建之风将会愈演愈烈。村两委痛下决心,快刀斩乱麻,铁腕拆违建,村委成员陈常言带头将自己的仓库拆除,红泥崖村再也没有特殊村民。

矿山开发一本万利,但并不是谁都能干,普通百姓要么出卖劳动力,挣点辛苦钱养家糊口,要么眼馋羡慕,矿产资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张守英上任不久,就着手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遗留问题,特别是矿产资源管理混乱,不按合同私自将集体的矿山转包、卖掉或违规在承包地里开采的案例,有好心人私下提醒她,山上那些老板都通天通神,得罪不起的,一定要慎重啊。她想:“全村老少爷们都看着我,我张守英不当这个仇人谁当啊。”

敢于碰硬,用法律手段解决棘手难题,维护集体财产,她就是一个无所畏惧的“女汉子”。一年中她当了五次原告,成了法庭的常客,法官和律师都被她感动。虽然触动了一少部分人的利益,但为村里挽回了十几万元的损失。更关键的,是正本清源,让集体的财产必须姓“公”,矿产资源管理从此走上规范。

一个个难题解决,一个个障碍扫除,党支部有权威,村里走上了发展正路。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奇石花木点缀其间,村口建了广场,安装了监控和大型电子屏幕,路道两旁车辆停放井然有序。优秀党员、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牌子张挂在家门口夺目的位置,荣光也自律。晚上,华灯齐放,人们跳广场舞,打太极拳。三个一簇,五个一圈,打扑克、下象棋,聊天唠嗑,含饴弄孙,红泥崖人切实感受到了实惠,基层党组织的威信也得到了提升。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降临到红泥崖,昔日门可罗雀、杂草丛生的村委大院,如今人来人往,欢声笑语,“有困难找党支部”,老话重提。

从当家人到闺女

村官也是官,但村官是天底下最难当的官。张守英的体会是:村干部是一个锻炼人、富有挑战的岗位,只要心里装着百姓,就好干。只要一碗水端平,就会赢得老百姓的心。

精准扶贫,要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张守英的理解是,脱贫要出实招,下真功夫,追求实际效果,不能光发个微信朋友圈就完事。建档立卡容易,真正脱贫却很难。她把全村最贫困的38户54人,全部列出单子,逐一分析原因,查找症结,其中老、病、残等造成失能半失能的有18名。这些年,绝大多数村民靠打工、种苹果、做生意、炒茶叶,兜里有了钞票,银行里有了存款,日子好了起来。对贫困户,村里定期发放米面油,发补助款,政府还有低保,生活也有保障。可是,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有钱不能花、不会花、不舍得花,守着成堆的米面油挨饿,这些问题时常萦绕在张守英的心头。

84岁的村民郭公政,老伴去世多年,和四十多岁的弱智儿子一起生活,吃了上顿顾不上下顿。县妇联知道后联系爱心企业家,捐款2400元对其进行帮扶。张守英陪着县里的同志一踏进门,看到里里外外乱七八糟,屋子里旧衣服上搭下挂,无处落脚。老人说,煮一锅稀饭能吃一天,早上剩下的,中午、晚上热热再喝。墙角里,上次送的米和面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只是多了一层灰尘。张守英内心为之一惊:金钱真的不是万能的。她立即找到了贫困户陈淑芳,把照顾郭公政父子的想法说了,条件是做饭、洗衣,每月600元钱。陈淑芳家中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无法外出打工,两人一拍即合。郭公政父子每日三餐有了着落,陈淑芳每月能有固定收入,两全其美。郭公政老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辈子还会衣食无忧,逢人就念叨:“我这辈子就馋个闺女,如今赶上了好世道,党支部给俺老头子送了个亲闺女。”

与郭公政情况类似的老人,村里还有将近20位,他们都牵动着张守英的心,她及时召开“两委”会专题研究对策,根据居住区域和性格特点,选聘了4名既具备劳动能力,又乐于服务老人的贫困妇女,与18位失能老人结对,要求每天做一次饭,每周洗一次衣服,代办生活用品,不定期上门打扫卫生,身体不适随时陪护就医,每天护理费20元,一年收入7200元,失能老人得到照料,贫困妇女“脱贫”与老人“解困”难题迎刃而解。

一个秋日的午后,张守英在村委门口遇到了从菜园子回来的村民王春芬,她抱着张守英放声大哭,声称没法活了。张守英一把将她推开,说:“哭能解决问题你就使劲哭。哪天想哭你就到我家哭,别在大街上叫人笑话。”王春芬的丈夫身患绝症,儿子又出了车祸,欠下五六十万元的债务。她了解王春芬要强的个性,也知道她家的实际情况,一直在想办法为她解决困难,所以才用了激将法。腊月二十七,年关已近,张守英正在家张罗着蒸馒头,庄户人叫“置办年”。王春芬忽然跑来,拉着张守英的手哭了一个多小时。兜里无钱,心头多烦,有泪就尽情地流吧。哭完后,张守英替她擦干眼泪,鼓励她打起精神,树立信心,随后让她参加公益岗位培训,还安排她当护理员,每月收入700元。有了技能,有了收入,有了奔头。王春芬逐渐走出阴霾,如同换了一个人,脸上有了光泽,不愁见人了,也有说有笑了。

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讲,精神生活愈加重要,但往往又被忽视。76岁的聋哑人厉福来来到村委会办公室,歪歪扭扭地写了一行字:“现如今日子过好了,就是缺个玩耍的地方。”张守英也发现,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确很匮乏,除了看电视,几乎再无其他娱乐活动。孤独空虚让不少老年人脾气古怪,状态欠佳。村会计陈为进建议,将村幸福大院增加“互助养老服务”功能,变分散照料为集中服务,提升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也为老人的相互依靠和交流娱乐创造条件。为了活跃老人的文化生活,村里成立了庄户演出队,张守英负责策划,妇女主任汤善香担任总导演,村幼儿园的老师、小朋友唱主角,经常为老人表演节目,连续7年举办村春晚,村民是观众,也是演员。唱出了红泥崖人的精气神,耄耋老人心花也怒放。

在幸福大院,老人们欢聚一堂。按照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合理调配饭菜,每天都有新花样,温暖了老人孤独的心。张守英经常抽时间来陪着聊天,帮着做饭。老人们都说:“守英对我们可上心了,就是个贴心小棉袄,我们的晚年生活有了依靠。”

“不能让张守英一个人养老,我们都有义务。谁家都有老人,谁都有老的时候。”村民们朴实的语言,折射出朴素的心。人本善良,潜移默化,环境造化。张守英的付出,得到了全村老人的拥护,也打动了全体村民,大家自发设立了“孝善基金”,参与者有企业家、慈善家,也有村民。

养老助残,共同富裕,是时代进步的象征。张守英常想,只有靠自己的骨头长肉,增强自身造血、免疫功能,才是强身健体之道,不能长期依赖上级和社会扶持。于是,她考虑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好本村资源,增加集体收入,实现民富村强。瞄准食用菌生产和菌种研发,建设高档次大棚,依托222省道服务区、大青山旅游区和国际太极文化基地,她在村里建起了电子商务服务站,以集体的名义注册了“红泥百花庄园”商标,自产的煎饼、石磨面粉、花生、水果、土鸡蛋、地瓜、小米等土特产成为网红商品。昔日的庄户妇女,摇身一变,成了电商主播、导游、护工、厨师和民间艺人。集体殷实,村民富裕,互助养老的底气就足。

让张守英想不到的是,由她主导首创的“互助养老”模式不断被复制推行、改进升级,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并迅速在全国推广,成为脱贫攻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样板,红泥崖村也出名了。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张守英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心情万分激动,面对媒体采访,她说:“习总书记心里时刻装着咱百姓,我不为乡亲们多做点事情,对不起良心。我会坚守基层,带领村民致富,照顾好老人。”

从北京回来的当天下午,村民们自发地敲锣打鼓,扭起了欢快的秧歌,欢迎她载誉归来。一位老人握着她的手说:“闺女,在电视上看到你了。”还有一位老人说:“闺女,托你给习总书记捎的苹果给他吃了没有?”她望着眼前这些朴实善良的乡亲,心里暗暗鼓劲,要让红泥崖村一天天好起来,让老人们过上好日子,让老百姓永远说共产党好!

带领全村人实现山村华丽蝶变


关键词:张守英,红泥,一个,老人,村民,人的,崖村 (责任编辑:李明凯)

相关文章

芝加哥枪击声响后 一个母亲的余生

内容简介:芝加哥枪击声响后 一个母亲的余生......

2022-11-26 10:36:05

“电网医生”冯新岩,一个“小白”的华丽逆袭

内容简介:“电网医生”冯新岩,一个“小白”的华丽逆袭......

2022-11-17 13:50:06

韩旭:感谢国际篮联盛赞 会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内容简介:韩旭:感谢国际篮联盛赞 会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2022-11-01 14:41:38

一个人走出千军万马的气势!原来他是……

内容简介:一个人走出千军万马的气势!原来他是……......

2022-10-30 11:35:27

“00后”双胞胎!一个“千里眼”,一个“顺风耳

内容简介:“00后”双胞胎!一个“千里眼”,一个“顺风耳”......

2022-10-27 14:38:00

5万人看他捏面人!深圳非遗老人凭直播收徒数

内容简介:5万人看他捏面人!深圳非遗老人凭直播收徒数百......

2022-10-18 08:45:18

说说我们的新时代丨“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

内容简介:说说我们的新时代丨“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

2022-10-15 09:18:53

三等功x3!高铁救人的3名退役女兵收到立功喜

内容简介:三等功x3!高铁救人的3名退役女兵收到立功喜报......

2022-10-15 09:17:27

“烈火骑士”龙麻子:一个“坏孩子”的英雄路

内容简介:“烈火骑士”龙麻子:一个“坏孩子”的英雄路......

2022-10-08 15:24:27

传承新时代考古人的责任与担当---方勤 二

内容简介:传承新时代考古人的责任与担当---方勤 二十大代表风采......

2022-10-08 14: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