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绿建”新规本月底实施 全面步入法治轨道,实行建筑全生命周期监管
日前,《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将于3月28日起施行。
据悉,2010年武汉在全国率先以政府令形式发布《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试行办法》,绿色建筑工作得到快速发展,结合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重新制定的管理办法,从绿色建筑推行范围、各部门监管职责、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政策保障和激励、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3月2日,武汉市城建局节能办相关负责人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就上述《办法》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办法》的出台对于武汉市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读】
明确推广范围
加码建设高性能绿建
三星级绿色建筑——武汉建工科技中心
截至去年底,武汉市共计推广绿色建筑17854.15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由2013年的3.4%上升到去年的100%,绿色建筑发展已完成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广的转变。
为提高该市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重点解决高性能绿色建筑较少、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办法》对绿色建筑标准的执行范围进行了明确: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基本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项目应当按照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公共建筑应当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
绿色建筑随着星级增加,造价也会随之增加。近两年来,武汉市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及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等已奖补资金近千万元,仍是杯水车薪。
《办法》从专项资金支持、容积率奖励、下调预售资金监管比例和公积金优惠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扶持政策,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服务。
“这些刺激政策和奖励机制还需各方共同努力,实现逐步落地。”上述负责人说。
强化全过程管理
提升老百姓认知认同
智能灯光控制系统集成节电
截至目前,武汉市累计获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395个,其中设计标识388个、运行标识仅有7个。绿色建筑“重设计、轻运行”的问题较为突出。
《办法》对绿色建筑从规划建设到运行维护等各环节进行了规范,明确建设流程中各主体的责任,加强对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工程质量检测、工程验收到绿色建筑认定,确保新建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的面积比例达到100%,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总竣工面积比例达98%。
建设好的绿色建筑进入运行周期,绿色建筑的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权责也得到明晰。作为建筑的所有权人或使用人,业主和物业方要做好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障绿色建筑运行满足要求。
“当前,在居民住宅中,面临着业主将内保温层、太阳能热水、光伏板等节能材料和设备拆除的问题。”上述负责人说,《办法》要求广泛开展绿色建筑宣传、普及绿色建筑知识,以提升民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认同和获得感。
从鼓励性到强制性
全面步入法治轨道
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量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一半以上,是碳排放“大户”。经过多年发展,推动绿色建筑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
为加大对绿色建筑工作监督管理力度,确保相关制度落实,《办法》首次对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绿色建筑监督管理过程中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的,将依法追究相应责任;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市场主体违反本办法的,由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的行政处罚。
“从鼓励实施到强制实施,这标志着武汉市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步入法治轨道。”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广绿色建筑标准、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办法》的出台正体现了武汉市对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提高城乡人居品质的决心。
【探访】
绿色建筑低碳运行
弃料再生循环利用
专业破碎设备转化再生骨料
绿色建筑依靠绿色性能的叠加实现,新材料新技术为绿色性能层层加码。
近日,记者探访了武汉建工科技中心及汉阳区建筑弃料再生材料厂,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新设计和技术、新材料,践行绿色建筑发展理念。
武汉建工科技中心位于沌阳大道交创业路处,总建筑面积8.46万平方米,这座高150米的办公大厦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授予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证书,建筑节能率达51.27%。
场地绿化方面,项目4层、6层、30层露台均设有屋顶绿化植被,绿化面积达35.97%,既利用立体空间绿化,又做到屋面保温节能。
大厦的节能运营管理,智能控制是亮点。在大厦5楼,弱电工作人员黄琦通过电脑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对地下室、走道、电梯厅、室外景观灯公区的照明进行集中控制管理;在4楼多功能厅设有独立的场景控制功能,6种模式让灯光集成管理节能使用。
和传统办公区玻璃不同的是,该大厦每层办公区采用了建筑幕墙无动力隐形自呼吸系统。“该系统在舒适、节能方面突出,也实现了建筑外立面整齐统一和自然通风,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营造室内良好舒适的空气环境。”武汉建工富强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超说。
同样在践行绿色节能理念的汉阳区建筑弃料再生材料厂,从2021年截至目前,共回收建筑弃料约19万吨,共转化销售水稳18.94万吨、碎石8.23万吨,主要用于武汉一批市政项目等。
在一期厂房内,现场一台破碎专业设备将碎石“吞入”后,通过分拣、破碎、筛分、多级分选等等一系列工艺流程,转化为再生骨料;在二期的全封闭式路面再生加工车间,4000型再生沥青路面材料拌合设备已于1月投产。
武汉市盛璟阳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在三期建设中会将现有的移动式破碎设备,改为固定式破碎设备。它是下沉式结构,有一半设备在地下,更减噪、降尘。“汉阳装修垃圾年产生量约20万吨,预计装修垃圾生产线产能达30万吨/年,公司除可满足处理汉阳区装修垃圾外,还可覆盖武汉经济开发区、蔡甸区、硚口区及洪山区部分范围的装修垃圾处置。”
据介绍,该厂后续将引进新设备、升级新技术,新增装修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线,通过专业装修垃圾处理设备对装修垃圾机械分选、破碎筛分、轻物质风选分离、除铁、水洗等工艺,后端产物通过制砖生产线、水稳层拌合物生产线,生产各种类型的再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