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妇女权益保障不妨从“老大难”问题切入
一个社会的妇女权益保障水平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抽象的议题,而是与社会各个方面深度“关联”。
3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一个属于全体女性的节日。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祝她们“节日快乐”。每年全国两会会期与“三八妇女节”的重叠只是一个巧合,但随着妇女权益保障的社会氛围持续升温,让这个节日的意义更为凸显。而每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妇女权益保障的积极建言献策,也为此提供了一个权威的观察窗口。
今年的全国两会,我们就看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声音:依法惩处就业性别歧视行为,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全国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发现被拐妇女知情不报者,应追究其法律责任;鼓励企业对子女尚处于入托前的女性员工实行弹性工作制……
这些聚焦于妇女权益保障主题的代表委员之声,涉及女性就业、健康、反拐等多个方面,直接反映了当下妇女权益保障所面临的一些痛点和难点问题。
而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妇女权益保护有着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很多老问题又掺杂着新挑战,这进一步凸显了女性权益保障的复杂性,也提醒我们要以全局性、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提升妇女权益保障水平。
比如,女性在职场遭遇歧视,这是个具有深层次原因的“老大难”问题,近些年相关法律也在不断完善。而在新的生育政策下,如何让配套的权利保障措施及时跟进,不加剧女性就业歧视现象,就成了讨论热点。
此外,如何避免女性权益在新业态中的“失落”,也逐渐成了需关注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全国妇联提交的《关于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促进妇女就业创业的提案》就指出,新就业形态从业妇女的权益保障仍待完善。如妇女因生育等原因,使其就业的灵活程度高于男性,但社会保险权益的享受程度却低于男性,更易因患病、生育、失业、职业伤害等陷入困境。这类“新”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就可能拉大新业态中的性别鸿沟。
不过,让人欣慰的地方在于,今天我们呼吁强化妇女权益保障,已经由“应该怎样”的理念出发,逐渐走向了“应该怎样实现”的行动。这无疑有助于将此类问题推向解决渠道。
其实,近年来生育政策放开等新现象,在带来新的妇女权益保障挑战的同时,在客观上也将相关公共讨论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它让更多人意识到,一个社会的妇女权益保障水平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抽象的议题,而是与社会各个方面深度“关联”。于此现实下,虽然进一步提升妇女权益保障水平依然任重道远,但它有理由让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