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动画的美学标杆?
4K修复版《天书奇谭》近期上映,既满足了70末、80初一代人的情怀需求,也为小朋友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当下动画风格的选择。
1
《天书奇谭》的创作缘起,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被BBC以联合拍摄的提议晃了一道。上美影听说BBC资金不够项目只能下马时,一定非常惊诧吧?改革开放初期都是我国资金不足,谁想得到英国这种发达国家也能缺钱。当然,没和英国人合作也是好事,如果被他们的思路或者方式左右,或许就不会有这部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经典之作了。
《天书奇谭》故事取材罗贯中著、冯梦龙增补的白话小说《三遂平妖传》。原故事讲宋太宗、真宗年间,蛋子和尚和狐妖从看守天书的袁公(白猿)处盗得天书“如意宝册”,修炼法术,游戏人间,而后狐妖助贝州王则起义,文彦博平叛,袁公请九天玄女助阵剿灭叛乱。原著中狐妖和蛋子和尚(动画片中蛋生的原型)本是一伙,天书也是蛋子和尚主动给的老狐,直到蛋子和尚化身为诸葛遂智才进入文彦博战队。由罗贯中、冯梦龙两大高手接力完成的作品品质很有保证,比起同是写农民起义、修仙求道的《女仙外史》《绿野仙踪》要好得多,惜乎知名度不高。
《三遂平妖传》情节复杂、思想驳杂,能把这样一个写给成人的故事改成动画片,做成经典,就是《天书奇谭》创作团队的功劳了。
2
先说导演王树忱、钱运达。王树忱除了本片还参与《哪吒闹海》的导演工作。上美影以短片见长,连续参与两部动画长篇的创作且均成为经典,可知王树忱导演水平了。钱运达曾导演了著名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那部片子以几百只羊在草原上奔腾而羊腿动作无一错误的高超绘制技术为人称道。
《哪吒闹海》的编剧是和上美影多次合作的著名童话作家包蕾,他也是《金色的海螺》《三个和尚》的编剧,他的童话《猪八戒吃西瓜》更是几代人的童年回忆。作为高水平童话作者,包蕾将《三遂平妖传》复杂的故事简化并做了适合儿童理解的处理,同时保留了原著中大量富于想象和趣味的桥段,又对原作中带有讽刺意味的部分,进行了符合当时时代的解读和再创造。如老狐为县官用聚宝盆从百姓处变来财富,是对封建官僚刮尽民脂民膏的隐喻;瘸腿狐狸变成知府,被蛋生踩住尾巴识破,逃到老狐处,被老狐说这次尾巴又没藏好吧,所传达的意思就更清晰了。这种指向明确的价值观传达,和现在的动画片有很大不同。
一部优秀动画片更重要的是在故事之外创造一个或几个形象,米老鼠、汤姆猫、孙悟空无不如此。《天书奇谭》的人物形象,一定程度上也比故事更深入人心。本片人物设计是南京艺术家柯明,他曾多次为上美影做人物设计,包括钱运达导演、借鉴皮影艺术形式的《红军桥》和《张飞审瓜》。上美影一直有与厂外艺术家合作的传统,特别是在人物设计方面,如和张光宇兄弟合作的《大闹天宫》、和张仃合作的《哪吒闹海》、和韩羽合作的《三个和尚》《超级肥皂》。柯明和这几位的共同之处,是善于运用民间和传统美术元素,这一点与上美影构建的“探民族形式之路”的审美追求相契合。
《天书奇谭》人物形象和在先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比较,更加卡通化。人物大多三头身,与真实人类有较大差别(孙悟空、哪吒身材比例更接近真实人类),头身比例越大就越“萌”。剧中次要人物,如大量出现的百姓,面部则很简单,只用两个圈和几条线构成眼、鼻、口。片中玉帝形象承继了《大闹天宫》并有所改造,《大闹天宫》中玉帝面部线条较长,是一个对万事都反感、不屑、面沉似水又略带狡猾的中年人形象。《天书奇谭》玉帝脸缩短,面色从粉白变成灰黄,不屑和惫怠感增强,狡猾则更甚之。两者不变的是一双养尊处优的手和长指甲。
柯明的人物设计大量取材传统艺术,县官老爸由传统寿星变化而来,知府是年画中的灶王,小皇帝则取材提线木偶,特别是嘴部开合动作,狐女面上两片粉白和眼角一颗美人痣结合了戏曲花旦和彩旦,袁公的造型能联想到石湾陶公仔的达摩形象。
人物之外,范马迪打头的美术设计也在《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基础上发展创新。天宫形象和玉帝摆宴基本承继了《大闹天宫》对敦煌艺术风格的借鉴,凌霄宝殿就是敦煌洞窟的再现,文东武西的各位天神直接被安排进了洞窟中的佛龛。范马迪之前就参与了敦煌壁画改编的《九色鹿》的美术设计,对敦煌元素运用纯熟。另外,《天书奇谭》也吸收了当时现代性元素,如天书库大门就有当年外国科幻电影的味道,袁公一锤子下去震荡出的波纹,更坐实了这一点。
片子最后部分,蛋生变出的龙和老狐变出的虎斗法,虎吃掉龙后,观众都能想到,下面要么是虎把龙吐出来,要么是龙洞穿老虎肚子,就如同《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和广目天王的蛇斗法一样穿腹而出。经典在前,这里《天书奇谭》也要和前辈斗斗法,虎吐出的是一堆龙骨头,好像博物馆的恐龙化石一样,骨头又变成龙再去和虎打。上美影追求“奇、趣、美”,一部片子又有一部片子的讲究和特点。
《天书奇谭》还很注重细节打磨。有人考证袁公坐在天庭图书馆中,背后古怪图案是道教“五岳真形图”中泰山的标志,出现在此十分合适。太监对狐妖宣读写着“承运皇帝……仙姑甚好”等不着调内容的诏书,仅几秒时间,但处理得一点不马虎,这几个字的变形夸张既符合内容的荒唐,又不失美感,有一点碑体特点,还颇具八十年代盛极一时的现代书法运动典型作品的神韵。
上面提到的几位再加上吴应炬大师的作曲(吴为《大闹天宫》等上美影几十部片子作曲)和上海译制片厂配音大家的献声,这样的神仙阵容,打造出一部经典。
然而随着《天书奇谭》和两年之后上美另一部动画长篇《金猴降妖》上映,笔者以为,属于将传统文化与动画技术水乳交融、极尽精细的黄金时代落幕,此后十多年中国再没有自己制作的动画长篇。
3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的动画启蒙是中国万氏兄弟,1980年代,他满怀热忱想和中国同行探讨艺术,中国同行却在问怎么能把1秒24帧降到22帧,以及我们替你们代工怎么算钱。不论故事真假,但其背后的境况确为真实,中国动画人在改革大潮中也需要提高收入,这十分正常和正当。
一直以来,上美影的主要产品是电影动画短片,只能在观众买票看的电影前以加片形式播映,这势必不会带来较高售片收入。当各电影厂都想着怎么拍武侠卖拷贝的时候,美术电影的困境自然到来。同时,动画受众观影习惯转向电视后,中国动画制作转变不够顺畅,提供不了足够数量的适应电视播放的作品,电影长片被分成几段在电视上播放,当年《天书奇谭》也被这么播放过。在这种情况下,观众转向了译制动画。
1980年代后期,虽然还有《山水情》这种在艺术上被认可的片子,但观众反响寥寥。1990年代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产动画几乎少有高水准的作品。虽然有被视为童年邪典的《魔方大厦》等,但与之前的经典比较还是粗糙。《金猴降妖》中白骨夫人和手下从枯骨、石头变为人型的流畅,这种艺术的美和技术的高度纯熟,国产动画多年都不太能见到。1999年《宝莲灯》作为多年后又一部动画长片,也没有达到《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的高度。
近些年国产动画发展很快,动画创作主体从上美影一家独大到群雄并起,出现了一些制作精良、动作流畅、故事饱满、叫好又叫座的片子,可以和日美动画分享市场份额。在这种态势下,可以也应当从美的角度考量中国动画,当下的中国动画人应当再次建立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属于今天的中国动画。那么现在修复重映《天书奇谭》,是致敬先辈,也是重温中国动画的美学标杆。原标题:《天书奇谭》之后 那臻于化境的黄金时代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