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逐渐迈向医疗核心 补位院外管理关键环节
刚刚过完66岁生日的李叔叔,此前怎么也想不到他一个老人家会和互联网医院深深绑定。
2020年7月,李叔叔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了结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后快两年了,李叔叔告诉我们,术后回到山东老家至今,他从来没有特地跑来北京进行复查,而是通过医联互联网医院与医生进行沟通,省钱省时省力,也不用担心疫情防控影响,最重要的是,康复一点儿没耽误。
全球进入新冠大流行第三年,李先生只是数以万计利用互联网医院解决医疗需求的一个缩影。
疫情之下,公众就医思维方式不断转变,医院战略转型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逐步从“锦上添花”变成了“雪中送炭”,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可以说,在利好政策引导和先进技术支撑下,“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驶入快车道,互联网医院也在不断重构资源、重组流程,进阶升级服务场景、服务内容、服务环节,逐渐迈向医疗核心。
在服务场景上,互联网医院从线上延伸至线下。《2021互联网医院行业报告》显示,从线上延伸至线下的服务中,药品配送占比最高,受限于自身资源,企业型互联网医院在检查检验预约、护理上门等环节的连接尚不多。但也有部分企业型互联网医院已构建完备的线上线下体系,如医联互联网医院,线下布局了950+自营/合作药房、70+诊所,与线上60多个病种科室实现双向融合。
在服务内容上,互联网医院从单项割裂到多项融合。基于互联网医院线上线下服务加快融合,单独割裂的服务内容可以进行打包组合,形成针对某个疾病的延续类服务,如慢病/全病程管理服务包。不过,《中国智慧医疗行业洞察2022》调研显示,现阶段互联网医院用户的使用行为仍较多地停留在“信息查询”“在线挂号”等浅层次的服务内容上,更深层次的服务在C端的渗透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场空间广阔。
在服务环节上,互联网医院从单一治疗环节向服务患者全生命周期转变。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印发,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正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互联网医院可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增加医患黏性、打通“最后一公里”,是用户后续医疗健康消费的重要入口,填补现今国内医疗体系的缺位环节。开篇故事主人公是“病后”环节进入医联的,事实上,医联整合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可参与到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各个环节中。这也是慢病患者需求最强烈的,《中国智慧医疗行业洞察2022》称,68%的慢病重疾患者希望通过“一体化疾病管理平台”实现疾病管理,远高于其他选项。
整体而言,互联网医院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呈现齐头并进式蓬勃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问题。监管部门经过进一步梳理和研判,2021年10月,《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重磅出台,厘清了“医院是医院,药店是药店”的监管思路,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要求互联网诊疗要与实体机构提供的诊疗服务做到最大限度的“同质”,让“互联网+医疗健康”回归到“提供严肃医疗服务”的定位。
正如《中国智慧医疗行业洞察2022》所分析,尽管目前互联网医院行业仍在持续探索商业模式,但在新的监管趋势下,类似医联这种前期技术积累到位、具有完善合规体系的专业型平台在竞争中将获得更大机会,随着服务的完善、产品认知度和认可度的提高,商业价值将进一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