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矩阵
责任编辑:李明凯 来源:新华网 时间: 2021-08-16 11:02:24
1、 1951年出生的杨玉森,曾是一名“老三届”知青,来呼和浩特市已30多年。8年前,曾从事过机械工作的他摆起了修理自行车的小摊。满头银发的杨玉森正在给一辆电动自行车补内胎。(拍摄于7月15日)新华网 石毅摄
2、 “现在身体也硬朗,能出来干点活也是对社会的一点贡献。”杨玉森说,他的修车摊周边学校多,能够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方便。图为杨玉森正在给修好的一辆电动自行车打气。新华网 石毅摄
3、 这是杨玉森工具箱里常用的一部分工具。新华网 石毅 摄“每天早晨8点出摊,晚上7点收摊,风雨无阻,节假日也不休息。”杨玉森说,干什么事情都是身教重于言教。之所以雷打不动坚持日日出摊,也是为了给子女和周边的学生们做个榜样。这些年,来找他修车的既有熟客,也有过路人。无论什么人,修车收费不是最重要的,“有钱就正常给,没钱就少给点,再没钱就不用给。”
4、 杨玉森在取文件夹。趁着不忙的间隙,杨玉森从背包里取出了一个灰色的老式文件夹。文件夹里夹着几本软皮作业本,这是他吐露心声的“好朋友”。新华网 石毅摄
5、 杨玉森在记录。平常喜欢阅读与思考的杨玉森,在修车之余,会把一些随想记录下来,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昨日的故事”。新华网 石毅摄
6、 “望子成龙少儿书,桥头修车为书生。车飞路扬书生兴,生龙活虎中华光。”杨玉森朗读起了自己写的打油诗。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杨玉森,党龄已达半个世纪。一页页文字记录的是他的情怀,也是他不变的“初心”。图为杨玉森朗读打油诗。新华网 石毅摄
7、 在修车之余,除了喜欢在作业本上记录心得感想外,通过收音机听取新闻也是杨玉森最快乐的的休憩方式。(拍摄于8月10日)新华网 石毅摄
8、 “不管你干什么工作,都是活到老学到老。”杨玉森说,修理自行车也需要方法和技巧,只有不断琢磨学习,车子才能修得又快又好。杨玉森对修车精益求精。新华网 石毅摄
9、 杨玉森与老顾客握手。“他们的满意是就我的动力”,杨玉森说,得到顾客的认可是最开心的事情。
10、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都开上了小汽车,但车多了车容易拥堵,还不好停车。”杨玉森一边修车一边说。当下,他比较关心的问题是——“骑自行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自行车多了,汽车就少冒烟了。” 杨玉森说,自行车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既方便又能锻炼身体,希望骑自行车的人能再多起来。
11、 每天陪伴杨玉森的收音机、老花镜、暖壶、水杯、笔记本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