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硕士回乡创业 带回了流落海外的“土特产”
奇异莓
成都4月7日讯 你听说过奇异莓吗?尺寸比拇指大不了多少,褪去“毛茸茸的外衣”后,通体光滑诱人,轻轻咬一口,便会出汁水,酸甜可口。
范晋铭
奇异莓,是范晋铭的“宝贝”。九年前,他从国外归来,放弃外企优厚的职位和薪水,一头扎进了雨城的山村,种起了奇异莓。经过多年发展,他和团队开发的新兴水果品种“奇异莓”(学名为软枣猕猴桃)获得6项植物新品种权和多项研发专利,在全国发展种植基地超过10个,面积达3000亩。
在奇异莓的世界里,范晋铭“种”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放弃国外优厚待遇 他决定返乡种植奇异莓
范晋铭身上带着很多光环。1988出生的他是云南昆明人,本科就读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学习国际农业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生又在瑞典隆德大学深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材生。毕业后,范晋铭在德国做农产品咨询工作,主要研究小浆果项目。
2012年,在德国工作期间,范晋铭在机缘巧合中了解到了奇异莓。“奇异莓是一个源自中国的品种,东北、云贵川以及湖南、湖北等地的山地、丘陵地区都可以见到野生的奇异莓,后来被外国人种植后风靡欧美,而且价格昂贵。”
“那时候,国内的精品超市有销售奇异莓,进口自新西兰,每斤售价200元左右,是名副其实的贵族水果。”经过市场调查,范晋铭发现进口奇异莓价格很高,再加上市场管控,只在一线城市少量供应。在国内,奇异莓几乎处在市场空白期。
“明明是中国本土原生品种,为什么不能做自主品牌的国货呢?”范晋铭萌生了试种的念头。2012年,国内创业大潮兴起,这激起了范晋铭归国创业的热情。于是,他便与有相同想法的友人一起回国创业。
九年探索 他踏上了坎坷种植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放到水果界也不例外。”对农产品有丰富研究的范晋铭知道,不同区域产出的相同水果,口感和品质不尽相同,而这其中的“水”和“土”便是种植奇异莓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奇异莓种植基地
经过实地查看,以及对土壤、水质等化验检测,最后,范晋铭和团队同事把种植基地定在了四川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2013年,范晋铭建设了最初的60亩基地。15个奇异莓品种、一共700多株小苗……他开始正式种植从欧洲引进来的奇异莓树苗。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范晋铭在村里租了个农家院住了下来,开始进行引种。翻地、施肥,不管大事小情,全都自己动手,当起了地道的农民。
“刚开始,还只是处在论证阶段,没有大规模的尝试,所以没有投入太多的人手,只有我和生产队队长两个人守着十几亩的试验田。”范晋铭回忆道,他们一般不会在白天浇水,怕太阳太大,幼苗受不了。于是,两个人在十几亩地里,拖着水管一行一行的手动操作,要劳作接近5-6个小时,浇完水,已经到了半夜。
不幸的是,正当种植培育进行地如火如荼之时,天灾降临。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发生地震,导致办公地毁坏。8月18日,突然爆发的洪水,将基地浸泡了约10个小时,才逐渐退去,“当时果苗刚长起来,我们都担心辛苦的劳动成果打了‘水漂’。”洪水退去后的第二天一大早,范晋铭和团队赶紧开始了抢救工作,给田地松土,喷洒消毒水、杀菌剂,最后树苗又长出了新叶,他们悬着的心才放下。
为了抢占市场先机,2014年,距离第一批小苗刚种下去还不到一年,范晋铭又和股东一起出资、投入700多万元,扩大了350亩的基地面积。除了奇异莓,他们还增种了草莓、树莓和蓝莓等。
2016年,奇异莓开始挂果。然而,果子无论形态还是味道,都非常不好。“花费了太多精力和心血,我们不会轻易放弃。”范晋铭坚持投入,国内国外四处学习调研,不断进行技术优化,终于在2019年开始大规模投产,产出50多吨,销售额达到了600多万元。
如今,基地种植了绿迷一号、红迷一号和紫迷一号3个自有专利品种,分别是绿皮绿肉、红皮绿肉和红皮红肉,口感也各有不同,平均糖度在18以上。
致富不忘相邻 小小果子助农增收
目前,范晋铭成立的公司在雅安的自有种植规模为400亩,带动农户种植700多亩。其他几个联合种植基地主要位于南方的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和浙江等省份,共计种植面积1700余亩。
承包土地让当地乡亲有了额外的收入。范晋铭介绍道,基地会招聘多名当地农户作为田园管护。同时,有意向种植奇异莓的农户,基地工作人员会提供技术指导。农户种植的奇异莓,达到相应标准后,基地就会回购这些产品,这样也能帮助农户解决种植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每年到了授粉季节,基地还要聘请临时工人。“村民来这里打短工,每年也能挣4000元左右。”
奇异莓
如今,每逢结果期,在上里镇杨家圷的益诺仕奇异莓种植基地里,都能看到工人们进行奇异莓的挑选、分装……四处是忙碌的身影。
从偶然间的“相遇”,到幼苗扎进土里,范晋铭和奇异莓结下了不解之缘。培育一颗奇异莓树苗要花费三年的时间,才能开花结果,而他花了九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范晋铭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谈及以后的发展,范晋铭表示,做农业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他将不断完善和拓展供应链,延长供应时间,扩大产能,会继续优化技术,做好品质,争取为国内奇异莓种植研究提供更多实践支撑。“我希望能让这一颗小小的奇异莓,在原本属于它的土地上,被更多人喜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