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强:医药界“老兵”的创业路
盛世泰科创始人、CEO余强 受访者供图
8月12日电题:余强:医药界“老兵”的“长征路”
作者 周建琳
8月8日,盛世泰科研制的首款国产特立氟胺片上市销售,为国内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用药带来新选择和供药保障。
对此,盛世泰科生物医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余强欣慰之余表示,经过十多年奔跑,公司终于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
2018年5月,多发性硬化症被纳入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余强表示,其实罕见病,并不罕见。但无药可医,才是罕见病患者难以言说的痛楚。多发性硬化症越早诊断、越早治疗,越能够更好缓解症状,延缓疾病发展。
盛世泰科于2010年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办,核心团队拥有几十年国际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从业经验,致力于突破性疗法的小分子创新药研发与产业化。
余强在化学领域有坚实的学术背景,曾一路从北京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到堪萨斯大学,先后获得化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又在医药化学技术公司工作多年,并成功创办了一家开发新药分子模块的公司。在经历近20年的海外生涯后,他在2010年回到中国,与在新药研发和申报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丁炬平先生联合创立了盛世泰科。
“为什么要回国创业”“为什么要选择在苏州创业”“创业到底有多难”这灵魂三问一直伴随着余强,前二个他总能给出标准的答案,最后一个无解。
谈及为何回国创业,余强解释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2008年左右,我们针对DPP-IV这个糖尿病靶点发现了一系列有活性的化合物,希望能够尽快推进研发和产业化。当时国内对海归创业的支持与创业环境,特别是生物医药方面的政策,也越来越成熟。”
另外,让国内的患者用上负担得起的好药和新药是余强的心愿,这也是他选择回国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在正确时间所作的正确选择,国内充满着变革、机会和挑战,我觉得大有可为。”
“决定来苏州创业是被一封封往来的邮件所折服。当时还在美国的时候,我向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咨询创业问题,收到的回复都很专业,感觉英语比我还好,这让我对苏州充满了好奇。”当余强踏上苏州这片土地的时候,他发现这里“人家尽枕河”的苏州有着很强的创新能力。
而今,余强已经在创业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蛰伏了十余年。他发现苏州除了非常宜居外,对人才的关心和精准服务也很周到,能够考虑到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痛点,提供了多样的政策优惠。
创业到底有多难?余强称这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问题,没有答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属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长征路”,一旦放弃,就意味着先前的种种努力和牺牲都付之东流。
“到目前为止,2015年是最艰难的一年。” 余强回忆说,那时在中国创业,收入很低,公司募资也非常难,临床试验钱不够。2015年,公司资金出现问题,人才流失严重,想招的人给了offer全都不来。那一年真的很难熬。
多年后来的今天,回望那段岁月,余强称“情怀是一种力量”。他说,驱动自己走完这条路的初心是希望“让国内患者用上负担得起的好药、新药。我没想过放弃。如果放弃,前面所有的努力,包括家人作出的牺牲就都不值得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余强感叹,过去多少归国科研学者在尝尽创业酸涩后,终究还是倒在创新药研发药物研发周期超长、研发投入巨大、研发成功率极低之下。而这也恰恰是前些年风投并不热衷该领域的根本原因之一,毕竟投后可能面临长期无人接盘、退出通道不通畅等问题,对于机构而言,显然意味着“划不来”。这一点,曾让归国的创业者们饱受资金短缺之难。
“我是幸运的,只要还奔跑在路上,就有希望。”从他归国白手起家到现在,盛世泰科一直沿着“me-too到me-first”的路径发展,临床申请逐年递增。截至目前,盛世泰科已累计获得近6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余强表示,现在只想带着团队踏实走好每一步。一直保持前进,不会留于平庸,更不能掉队。这感觉就像长跑一样,一定要咬住领头的,一定要在第一梯队里面,在第一梯队里面你就有超越的机会。
余强,戏称医药界最会作诗的,诗人界最会做药的,药物研发犹如古诗词创作,药在诗里面,诗在人心里。而苏州自古就被文人墨客所青睐,无论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园林景致,还是精致讲究的江南食味。这都为余强提供了心灵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