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张新建:主题不怕厚重,艺术表达要合乎观众审美
曾经拍摄过《闯关东》的导演张新建,最近一部作品《运河风流》正在北京卫视热播。这部先后花费了近四年时间才制作完成的剧集,播出后持续位居同时段收视率前列,观众反响良好。对张新建来说,不管面对市场环境怎样变化,他坚持的“文化为魂,艺术为本”的创作原则始终没有改变过。
《运河风流》是编剧高满堂与张新建的再次合作。从当年的《闯关东》开始,二人先后合作过数次,彼此既有默契,又志趣相投。张新建回忆,2015年第一次接触该项目时,剧集还只有一个粗略的故事大纲。二人经过商讨后一致认为,这个题材有可为。高满堂方面再继续细化剧本工作,反复修改,历经数月。
“等到分集大纲出来,我们敲定了主要人物、故事梗概和情节构成,《运河风流》这个剧的雏形就有了。”张新建回忆,在剧本继续细化的同时,导演组就开始做自己的“作业”,“我们依据剧本已有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接触相关历史时期的文字材料,进行实地采访,美术和造型部门先行工作起来。”和过去拍过的同类题材不同,《运河风流》依托运河而成,而现实中的运河遗迹几乎不能用以拍摄。为了符合剧中置景的需要,剧组从山东临沂拍起,先后辗转江苏常熟、浙江横店、嘉兴、上海,最后到无锡拍摄。
运河全景所需要的船也跟着场景走,十几米长的大船,在能够陆路通行的地方就用拖车拉着,到了横店没有相应的场景,就在横店附近找了河景来拍。剧中呈现的民国时期的运河航运景观,需要重新搭码头,又回到了《闯关东》曾经的拍摄地太湖拍摄。张新建透露,运河的故事以前影视剧反映的不多,拍摄置景的困难都是以前没有遇见过的,“除了要新建不少场景,具体镜头所涉及的道具、服装以及整个置景的搭配是否符合历史,都是道具舞美部门的功课。”
对张新建来说,完成这些作业只是导演组的工作之一,面对《运河风流》这样跨度长达26年、历史内涵厚重的作品,案头工作之外更关键的是把握这个戏的“魂”所在。“随着创作的深入,导演必须要对剧本有深刻、准确的理解,还得有自己的思考,我要让文学剧本的文字变成画面形象鲜活起来,才能掌握创作的主动性,把文学剧本升华,做到加分而不是减分,才有可能把剧作的内涵和思想性提炼出来,并在艺术性上给出一个精巧的展示。”
在他看来,《运河风流》是一部表述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初期,济宁地域众多民众守规矩、破规矩、立规矩,并在这个漫长过程中历经悲欢离合,不断变化成长的历史年代戏,是带有些许悲喜剧色彩的年代正剧,这是本剧基本的体裁样式。剧中“济宁三杰”所承载的家风和民俗,既有地方年代的痕迹,更有传统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黄子荣作为官家代表,秉承着“正气传家”的家训,正气凛然、清正廉洁;商家代表宋鲁生以“信义为本”,恪守诚信、货真价实;文人代表杨春早,则恪守祖训“洁身正骨”刚直不阿、一身傲骨。他们是家风祖训和运河文化的传承人、践行者和集大成者。“立规矩”体现了先人的智慧与胸襟,“守规矩”体现了后人的道德与情操,“破规矩”则是一种胆量与气魄。
张新建直言,这些年来民国题材被反复拍摄,但精品力作却越来越少。“五年前启动拍摄时我们也有过疑虑,这样相对厚重的主题,如今的观众还能接受吗?”如今播出后的反馈让他欣慰,“事实证明要相信观众的审美。我们要把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尽可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把人物的塑造依据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去调整,让观众得到真实可信的感受,真正尊重观众的审美与情感需求,不做行活儿,以史为鉴,以戏为镜,相信我们的观众不会错过有内涵的作品,创作者也应该继续坚持艺术创作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