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旅资讯 酒店民宿 景旅人物 名胜推荐 文旅产业

江津“中渡街”传奇

2021-12-29 14:25:27 来源:重庆文艺网
江津“中渡街”在江津市民中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中渡街在江津城的对岸,隔江相望,街楼可见。

原标题:走进人文江津之二十六:江津“中渡街”传奇

江津“中渡街”在江津市民中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中渡街在江津城的对岸,隔江相望,街楼可见。江津城市民行走在滨江路上,看滚滚长江,看飞翔水鸟,一抬眼又看到了对岸的中渡街。可以说,中渡街留存了江津市民几代人深深的记忆……

但是,你可知道中渡街的来历吗?你可能会说中渡街不就因中渡口而得名!其实没这么的简单,中渡街最早不叫中渡街,它还有另两个现在鲜为人知的名字,它的来历具有传奇色彩。

俗话说:有山就有路,有河就有渡。船因河起,渡因舟生。中渡口原有的这小小棚店因渡口而兴,因又渡口而旺,因渡口而盛,最后也因中渡口的撤销而迁出。

中渡早前就是江津最有名官渡之一。它的得名是因它上游有德感坝渡口,下游有浒溪渡口,自己处于上下两渡口之间。中渡乘船待渡的人多,它正对江津县城,渡船直线距离较近,而且在此渡口上路,可直达巴县走马铺到重庆城,可在上面两路口分路到璧山县境,上成渝官道去成都。

设立中渡口应在清乾隆时期或稍前一些。乾隆版《江津县志》“卷之二·地理志·津梁”篇中,就有中渡的记载。因这里来往人特别多,抬夫走卒,商贾公差,到此都要稍歇换乘待渡,所以这里最先就形成了一两家竹棚式的鸡毛小店。又因生意好,后来又多出了一两家,于是有店主、伙计和船工以及码头附近的渔民给此取了一个名字叫中兴场。意为中渡口上新兴的小场,这时间大概是在清朝的后期。

清光绪《江津县志》记载:清时江津分为笋溪、杜市、思善“三里”,三里中又分设十二都。其中,笋溪里辖一、八、十一、十二都,杜市里辖二、三、四、六都等,思善里辖五、七、九、十都等。每个都驻地为镇,镇下管多个场。民国版十三版的《江津县志》“卷一·地理志·市镇”记载:杜市里所辖二都为二守镇,镇公所办事机构设在双龙场,二守镇又管辖德感、中兴、双龙、九龙、双河、福寿、滴水、

那么,中兴场后来为什么变成中渡街?其实,后来这里又改了一个新名,这问题就越变越复杂。

中兴场建在中渡口的码头上,每年夏季洪水季节这些竹片搭成的棚店都会撤除。这里的百姓是很有经商头脑的,他们在“水流沙坝”的渡口劳作,生于斯,长于斯,见多识广,于是就将棚店后靠,使其讯期不会被洪水淹没。随着码头增大、渡口扩建、乖船过江的人增多,这棚店又发展几家。他们不只再卖老荫茶,而是扩大卖炒米糖开水、卖沙花生沙葫豆,甚至开了卖“猫儿头”的饭馆等。形成了半边街式的店铺,这个中渡口兴起的中兴小场越来越闹热。

不久,一个“高人”来此乘船,他在小棚店里吃了“猫儿头”后,向老板建议:应将中兴场改为中心场。几个棚店老板同意了,于是就扯起了中心场的招牌,场上的棚店又发展了两家。既然改名叫中心场了,他们就商议要搞一个叫“踩场”活动。这活动有近似于现在搞的开业剪彩的活动。

店主们准备了一月,请来当地秀才和老学究,加上一些渡江的人,大概有百余人。在一个黄道吉日,“踩场”仪式开始。主持人是当地一个姓黄的小甲,他毕恭毕敬地请王秀才走在踩场队伍前面,王秀才见人群中还有比他年长的白秀才,就推脱说:“不敢——不敢!!——还是请白秀才走前!”

王秀才的“不敢(不赶),不敢(不赶)”话音一落,全场皆惊。他怎么能说出这么不吉利的话。于是,这“踩场”仪式草草收场。

王秀才一语成谶。当时由二守镇所管辖的德感、双龙、九龙、双河、福寿、滴水、临峰八场的袍哥大爷们知道中渡口棚店将“中兴场”改为“中心场”,还举行了踩场仪式,全炸开了锅。他们纷纷叫这几家棚店老板“拿话来说”。双龙场的袍哥吴大爷说:“你中渡口几家小棚店,叫中兴场也就罢了,怎么又成中心场?那我们双龙、德感、九龙、双河、福寿、滴水、临峰等场不就是偏跷跷场了?——管辖这些场的二守镇镇公所和团练驻地还在我双龙场嘛!你怎么就成中心了!?”

中渡口棚店的几个店老是嗨了袍哥的,怕得不敢开门。二守镇镇长和团总还将此事告到江津县公衙。江津知事叫时霖,铜梁人,外号“时好耍”,他接指控后,传说签了一道滑稽的批文:“街是街、渡是渡,桥归桥,路归路……”这批文虽可笑,但裁定明确:不准取名中心场!后来又传说有好事者,将“时好耍”的官文加了两句,变成“街是街、渡是渡,桥归桥、路归路,衣是衣、裤是裤……”这一添,此更具滑稽性。

“此处不叫中心场,那就按官文中的‘街是街’‘渡是渡’之意取名,街在中渡口,叫中渡街最贴切……”于是,中渡街得名。后来,时知事令二守镇公所由双龙场迁到德感坝。如按时知事任职时间推定,这场地名之争已有110年。

……

其实,不论是中兴场也好,还是中心场也罢,甚至是后来的中渡街这名,一个街道场镇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要看所处时的政治制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包括中渡街在内的江津各场镇各镇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证明了这个道理。

由于经济社会的突飞猛进,江津城区建起了三座长江大桥,中渡口失去了渡口功能,码头撤除。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中渡街设立的单位全部迁到了新区。就连在改革开放后在此建起的全国知名的民营企业“重庆荷花米花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都迁入空间更为广阔的德感工业园区。这里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作者:庞国翔,系江津区文旅委二级调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津区作家协会主席)


关键词: (责任编辑:赵军)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