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民居,还原诗意栖居之美(乡村振兴,艺术何为?)
图为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流坝乡金台村民居。 |
图为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东梓关村回迁农居。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设计师迈向广阔田野,将思考融入实践,把作品留在大地。改造乡村景观风貌,重振民间工艺美术,提升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品质……艺术参与乡村建设正成为一种热潮,古老的乡村焕发生机与活力。
如何呈现乡土之美?怎样留住乡愁乡韵?本版推出“乡村振兴,艺术何为?”系列,旨在探讨艺术乡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不同角度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编 者
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不同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社会风俗等,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粉墙黛瓦、似水墨写意的徽州民居,高低错落、横亘于崇山峻岭的干栏木楼,巨型构筑、雄踞于闽西山区的客家土楼,见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下四合院”……这些传统民居,既是祖先智慧的结晶,亦是寄托怀乡之情的载体,它们与各地的山川田野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乡村画卷。
如今,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村容村貌提升成为重要任务。从建筑设计的视角出发,如何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怎样还原中国人诗意栖居的生活美学?
发现民居美学意蕴
中国传统民居不仅展现出高超的技艺水平,更富含深厚的美学意蕴。
这种美首先表现在建筑上。很多地方的传统民居,经过一代代工匠的探索与耕读文化的熏陶,形成了成熟而稳定、既保留乡野趣味又不失雅致品位的风格特征。这种美还表现在空间上。有的传统民居既满足了居家生活所需要的舒适性,还特别讲究园林意趣,在不同空间形制中,营造出丰富的层次变化。这种美也表现在装饰上。古人重视房屋建造,更关注家居文化氛围营造,地砖、窗格、栏杆等细节之处的装饰,往往精致美观而富有积极寓意。这种美还表现在民居同自然环境的相融相合、相得益彰上。由于传统建造的约束而不得不采取的“就地取材”和“因地制宜”策略,反而成就了“天人合一”的民居美学。
今天,传统民居不仅具有风光欣赏和旅游创收的价值,更传递出中华美学精神,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有故宫、长城、颐和园等蜚声世界的文化遗产,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明;还有西北窑洞、傣家竹楼、开平碉楼等独具风情的传统住宅建筑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二者都是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彰显文化自信的精神纽带。及早在乡村民居保护中投入一定资源,不仅可以为乡村旅游业打下坚实基础,也能使乡村民居成为当地文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富有东方韵味的民居之美,还可以让年轻人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就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中熏陶长大的年轻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会更为强烈,往往具备更好的文化理解力和创造力。目前,还有许多青少年成长于乡村,面对这一庞大群体,我们有义务提供一个良好的乡村文化环境。
绘就和谐乡村画卷
恢复乡村传统风貌,尤其是民居传统风貌,应充分考虑现实性与可行性。那么,如何适当更新乡村风貌以保留传统记忆?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恢复和增加本土建筑材料。这种做法不仅成本较低,也可以为因地制宜地恢复乡村传统风貌打下基础。
路面与人的视觉关系密切,其设计风格与建筑相辅相成,对乡村景观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过去,山村常用石材铺路、砌筑河岸与陡坎。不同花纹的石材、寓意吉祥的图案、丰富多样的传统砌筑工艺等,使各地乡村小道展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现在,若能建立一种专业规划师、设计师和地方工匠协作的机制,充分挖掘石材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价值,将有利于为乡村增添艺术气息。
中国传统民居以合院为主,一般都有围墙或院墙,墙体多用石材、青砖或土坯砌成,砌法多种多样。这些围墙和院墙,在房屋与自然之间形成过渡空间,丰富了传统民居在建筑造型上的层次感,营造出宜人的庭院环境。因而,在院墙及部分民居墙基上恢复传统建筑材料和地方工艺,是以较低成本恢复乡村传统风貌的有效途径。
屋顶外观也影响着民居风貌。中国传统民居多为坡顶、铺瓦,展现出宁静朴厚之美。当下,适当地将平顶民居改造为坡顶民居,既有利于恢复传统风貌,也有利于改善排水、保温隔热。不少地方已开始进行“平改坡”工程,但部分屋顶所用彩钢板的色彩相对浓艳,视觉上难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谐适。因此,控制好屋顶色彩,对实现整体建筑色彩的统一乃至地域风貌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民居屋顶应加强对色彩和质感的把握,以绘就和谐的乡村画卷。
探索乡村建筑范式
由于种种原因,用水泥和红砖等材料建造的民居,几乎遍布大多数乡村。这样的房屋维护简便、舒适宜居,不足之处则在于易使乡村建筑面貌趋同。其实,水泥和红砖并非不能体现传统风貌、达到美观的效果,只是需要在建造过程中精心设计。比如在建筑中局部运用传统建筑材料、引入传统建筑形式,并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理念。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流坝乡金台村民居建设中,设计团队运用本地常见的材料,打造出一片别样的乡村农舍。房屋墙体用红砖代表南江秋色,用水泥白增加设计感,屋顶成梯田状,依山势起伏,既与周围环境相融,又可用来种蔬菜和花草。整体建筑在融合传统元素的同时,充满现代审美趣味,得到广泛赞誉。
当然,我国乡村数量巨大,设计师难以对每一个村落都进行详细规划。不过,在每个县挑选几个村落的民居进行专业化的规划设计,还是可行的。这些带有试验性和示范性的民居,肩负着探索中国乡村建筑新范式的重任。
新范式意味着扎根传统、与时俱进的设计。古代乡村之所以不依靠专业规划设计就能实现和谐美观的景观效果,是因为逐步形成了契合当地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建造范式,这一经验值得借鉴。但也应认识到,现代人的需求和生产条件均与古人有巨大差别,在汲取传统建造范式精华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才能产生被广泛认可的乡村建筑新范式。
新范式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设计师具备过硬的专业功底,并下沉基层,深入了解村民们的真实需求。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不断探索,实现现代工业化建筑体系和各地手工建造体系之间的有效结合,使更多的乡土民居具有诗意之美。
(作者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06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