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评估鉴定创新法--汪骏成恪守传承
书画鉴定与鉴藏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独特传统,也是古书画研究的重要内容。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书画鉴定工作,使得著名书画鉴定家、收藏家汪骏成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乐趣。...
“书林活字典”江澄波:百年书店里的古籍人生
江澄波老先生1926年出生于苏州,如今已97岁高龄。家中自祖辈起经营古旧书店,一生与古籍打交道的他,精于版本目录、修复鉴定之学,被誉为“苏州一宝”“书林活字典”。他所著的《古刻名抄经眼录》《江苏活字印书》《吴门贩书丛谈》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璧山微刻:毫厘之间显匠心
7月31日,潘启慧在介绍自己的微刻作品。璧山微刻是一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工艺,主要以金、银、玉、名贵印石以及毛发等为雕刻材料,呈现诗词文章、名画及特色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陕西七旬老人绘制14米家乡古城图 留住“逝去”的美好记忆
最初的想法,就是把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存在过的建筑和民风民俗记录下来,让后人能够通过它了解过去的咸阳。”陕西省咸阳市七旬老人王元利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雕大师邱小明--绽放的“雕刻之花”
邱小明,1978年生于江西上饶。从小喜爱雕刻绘画,中学毕业后,跟随民间艺人学习手工雕刻艺术,随着时间流转,手艺也不断提升。...
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张其仕:刻刀为笔 描绘烟火人间
9日,记者走进闽侯县上街镇的木雕艺术大师张其仕作品展室,清幽的木头香味扑面而来,展室里琳琅满目、造型精致的木根雕作品,让记者仿佛走进了一个由木头构成的艺术世界。...
90岁采茶剧团编剧:割舍不下采茶戏和观众
下地干农活、上台能演出、提笔善编剧……这是土生土长的“草根剧团”——吉安市吉安县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的缩影。剧团的演员都是村民,善于把身边的人和事改编成剧本,用小节目讲大道理,深受老百姓欢迎。这个已走过15年风雨的农民剧团背后,离不开一位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采茶戏的老人——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编导、国家二级编剧欧阳广安。...
竹刻匠人的“诗和远方”:坚守老手艺新春送“竹”福
切段、抛光、打磨、刻字……一段段枯竹,在浙江省宁波市竹刻匠人印敏敏的手中,变成了精美的竹器,上面刻着“福”“吉祥平安”等字样,寓意着“竹报平安、福荫后代”,也成了当地受追捧的“春节伴手礼”。...
宋风意境 兔年献礼--梁雅静2023花鸟作品珍品鉴赏(高清图)
梁雅静,著名画家、艺术家。现为: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名家讲堂》签约艺术家、《当代人物》杂志年度艺术人物、中国书画收藏协会理事、西安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中国法门寺艺术馆副秘书长、陕西省文化传播协会副会长。...
艺术中国势象空间新年首展推出“相地通景——陈彧君个展”
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说:“陈彧君是一位非常有潜力的艺术家,不仅是才华和性情,也体现在对社会与艺术的认知方面。他从小喜欢画画,是科班出身,中国美院综合艺术系启蒙为他的创作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根基。我认为陈彧君是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如同他所有的创作的过程,是一层层累积起来的,这种生长很自然。今年是吴大羽先生诞辰120周年,陈彧君和吴大羽都属于国立杭州艺专到中国美院这个脉络。作为是一个很有创造性和自由状态的艺术家,我乐见他真正成为像林风眠、吴大羽等伟大艺术家的传人。”...
你所不知道的夏加尔:“童话诗人”笔下的悲伤
提到马克·夏加尔,人们不禁会想到他梦幻的画面,眼前浮现起《我和我的村庄》(1911)、《小提琴手》(1912)和《生日》(1915)这些名画。它们或天真稚拙,如民谣般抒情,或天马行空,色彩明丽而充满表现力。然而,这并非夏加尔的创作全貌——这位艺术家用自己98年的人生历程横跨了两次世界大战,其间一路辗转逃亡、漂泊流浪,从故乡维特伯斯克(白俄罗斯东北部)到巴黎、巴勒斯坦、柏林、再到美国纽约,直到战后回到法国。当人们用“诗人般的绘画”来形容他时,他却不以为然:“我们的内心世界就是真实,可能比外面的世界还更加真实...
北昆名旦魏春荣:酒香也怕巷子深
昆曲曲调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其发展几经沉浮。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迎来了她新世纪的繁盛。...
皮影雕刻“匠人”:融合传统与现代才能演绎世间百态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每逢节日,青海乡村都会有皮影艺人扯一块白布,亮一盏青灯,尺把小人便将世间百态精彩映现于皮影上。...
千年宣纸传承 “新匠人”爱上“老手艺”
宣纸,因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书写特性,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更有“纸寿千年”的美誉。一张润墨好、抗老化、防虫蛀、不变形的宣纸,要经过108道工序。一张张薄如蝉翼的宣纸,不仅承载着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化,更凝结着匠人们的专注与磨砺。...
刘伟学:余杭“守”艺人 “撑”起油纸伞
刘伟学是余杭油纸伞非遗技艺第三代传承人。余杭油纸伞从清乾隆三十四年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但后来随着钢骨伞的出现,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直到2006年,刘伟学的爷爷刘有泉,召集了四位制伞老师傅,这项技艺才得以恢复。当时只有16岁的刘伟学,看到老师傅们制作完成的油纸伞,像被打开了新世界。...
【青春匠心】吕雅婷:用中国瓷讲好中国故事
青春点亮梦想,匠心传承文化。进入系列报道“青春匠心”。作为景德镇青花玲珑制瓷非遗技艺传人的吕雅婷,生于瓷都,留学海外,学成归国后,她将制瓷技艺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陶瓷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吕雅婷的故事。...
古法玩出新意 纸浆雕塑家让古法造纸技艺“新生”
一盏马灯半盅酒,千年古纸几行诗。贵州贵阳市香纸沟至今保留着一种用翠竹作原料的古老造纸技艺,守望传承了600多年。由于时代变迁,造纸技术一度没落,雕塑家方聪别出新意首创了纸浆雕塑,将造纸技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雕塑相结合,让小小竹纸以新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眼前。...
滑稽表演艺术家张克勤:“老开心”带来无数欢笑
深秋时节,苏州满城尽是桂花香。位于苏州中街路上的一处茶室内,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张克勤如约而至。生活中的张克勤衣着朴素,平易近人,风趣幽默。作为中国第一位以滑稽戏表演获得戏剧梅花奖的演员,张克勤从说评话出道,跳过芭蕾舞、唱过上海说唱。他从艺近半个世纪,辗转于常州、上海、无锡、苏州四地的滑稽剧团,自称为“飞鸽牌”,最终落户苏州滑稽剧团,成了“永久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开心”,为广大观众带去了无数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