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理连线:海归老师与11岁小助教联手,给白族孩子上堂美术“私教课”
偏远乡村的留守孩子喜欢不喜欢上美术课?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怎样的陪伴?日前,在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甸南镇的乡村学校——玉华小学的一间教室里,远在上海的志愿者、海归艺术教师史阳通过视频给该校五年级的白族学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美术课。两个小时的课程,孩子们不仅听得饶有兴致,而且每个人还在画本上画下了“自己”的可爱形象。
这是一次由上海益善公益基金会组织的一次偏远乡村美育助教试点活动。
课堂上,30多位白族孩子全神贯注、充满期待,大屏幕上的史老师先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是谁,将来想做什么样的人?”接着,她详细介绍了三位世界知名画家梵高、夏加尔和弗里达的自画像,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他们所表达的自我都是不一样的,艺术家们会使用各种方式去探索并更好地认识自我。她还告诉大家可以尝试用不同的颜色、画面元素和背景等,来表达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和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现场的同学们认识到自己就是一个“宝藏”。
到了孩子们自己动手画“自己”的时间。现场,在专程赶来的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六年级“小助教”戎艺承同学的帮助下,白族同学们拿起彩色铅笔、油画棒、马克笔等,开始了各自的尝试,先画一张思维导图,把自己的爱好与理想列出来,重新好好地认识一下自己;然后以拟人化的形式,把自己的形象画下来,一只穿戴白族传统头饰的小兔子,一只披着彩色翅膀的小蜜蜂,一朵脸上挂着灿烂笑容的向日葵……孩子们思维活跃,打开了各自的想象空间。这堂课,让孩子们欲罢不能、意犹未尽,大家纷纷表示,希望今后还能再上这样的美术课。
除了在剑川县甸南镇玉华小学推出的视频美术课之外,上海益善公益基金会相关志愿者一行还前往大理州洱源县龙门中心完小四十里校点和海星校点,与白族小学生们互动。在海拔2000多米的海星校点,城里孩子戎艺承与当地小朋友一起玩起了老鹰捉小鸡、Bingo棋、藏宝寻宝等游戏,还一同在大树下阅读绘本,享受美好的时光。
海星校点目前仅有8名学生,学校的条件也比较简陋,最初的教室甚至是一间冬天漏风、雨天漏雨的小土屋。学校只有一名老师——今年56岁的杨金元是全国知名的乡村教师,他15岁接过父亲的班,在牛街乡上星村的这个校点任教,校长、班主任、任课老师一肩挑,村里的大多数村民都曾是他的学生。在他坚守乡村教育一线的41年里,这个仅有52户人家的小村子走出了17名大学生。
当小志愿者戎艺承询问杨老师为什么能够在此坚守40多年时,杨老师平静地表示,“如果我不教了,这些孩子怎么办?”几十年来,他早已习惯了每天这样的生活,在教室里、在树下讲课,为孩子们削好一支支用钝了的铅笔,用电饭煲煮鸡蛋给孩子们吃……最重要的是,他内心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可以为乡村留住希望的灯盏。
在海星校点,志愿者们被杨老师的故事深深打动。上海益善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徐大明表示,乡村的孩子需要像杨老师这样具有奉献精神的好老师的陪伴,杨老师数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基础教育的燃灯精神会激励更多人投身乡村支教助学事业。小志愿者戎艺承也感动地表示,要学习杨老师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的精神,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对于此次助教试点活动,上海益善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同新表示,作为一家有着多年偏远乡村公益助学支教经验的公益机构,上海益善公益基金会愿意呼应乡村学校的教育需求,愿意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必要帮助。
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次活动提供了全部美术用品和材料。该公司近年来致力于帮助解决偏远乡村孩子教育资源匮乏问题,发起的“金种子计划”通过彩虹创意教室的建立,改善学校阅读与艺术教育环境,还邀请艺术家、员工、大学生等志愿者进行短期支教、培训,以及开设创意课堂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晨光文具企业品牌公关部负责人郑天慧表示,教育是一件长远的事,需要很多人共同的持续付出。晨光文具希望尽己所能,将善和美的理念播种在偏远乡村,让孩子们将善和美的理念延续下去。(本文图片由企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