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婚嫁”重现珠海斗门
吴雪绮在花船上,“水上婚嫁”让她终生难忘
婚礼对于爱侣来说是一种神圣的仪式。为了让来自珠海斗门的妻子吴雪绮拥有一个难忘的婚礼,澳门丈夫黄荣生,挑选了当地流行了三百多年且长盛不衰的“水上婚嫁”,表达了双方之间深厚的爱意。
思想碰撞 情浓水乡
出生于广东普宁市的黄荣生,父母是印度尼西亚华侨。
黄荣生6岁便移居澳门,接受典型的西式教育;出生于珠海斗门的吴雪绮,大学已是中共党员。双方的结合,是一个珠澳融合的缩影。
结婚初期,双方经历了生活习惯的相处磨合,两人共同打拼、共同成长。直到2019年,吴雪绮遭遇一次严重车祸,在黄荣生悉心照料下死里逃生,两人的爱情再次升温。黄荣生更立下决心,要为妻子举办一场难忘的婚礼。
吴雪绮是斗门人,曾多次看过“水上婚嫁”,也很想成为那花船上的娇美新娘。于是,“让妻子圆梦”是黄荣生一直以来的想法,所以“斗门水上婚嫁”便成为最佳选项。
黄荣生了解到,斗门水上婚嫁习俗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它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融汇了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元素。2008年6月,斗门水上婚嫁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日前,这场热热闹闹的“水上婚嫁”在珠海斗门上演,黄、吴两家亲朋好友现场见证了这场有特色有意义的仪式。
独具特色 文化传承
珠海斗门是著名的水乡。
“斗门水上婚嫁”习俗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变化和数代人的融合、沉淀,这项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在斗门当地已是家喻户晓。
据了解,这项习俗的婚嫁程序繁复多样,共有“夹年生”“拿茶叶”“择日”“使日”“起厨”“坐高堂”“上头”“嫁仪”(叹家姐、梳头、祭龙王、松头等)以及“花船迎亲”“渡水饭”“拜堂”“闹洞房”“回门”,共13项。其中“花船迎亲”“祭龙王”等程序与水环境不可分离,整个婚嫁的过程都贯穿沙田民歌(咸水歌)的演唱,独具水乡风情。
婚嫁过程中的每一项仪式都代表着一定的寓意,反映出水乡居民对美满婚姻、幸福生活的追求,以及他们尊敬长辈、孝敬父母、邻里和睦的传统美德,具有欢庆、祝福、谐趣和真诚的文化魅力。黄荣生的这次选择,不仅是对妻子乡俗的尊重,同时也体现出珠澳民众融合之情,对该项文化有积极的传承意义。
据悉,为了保护和传承水上婚嫁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斗门区政府采取了建立传承人保护制度和表演基地、编纂《斗门水上婚嫁志》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与此同时,斗门区已成功举办了十届“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吸引了超过2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人参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