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县:沃野逐梦织锦绣
原标题:沃野逐梦织锦绣
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麦田上收割作业。
从空中俯瞰,平罗县一块块农田依次铺开,美若画卷。
一项项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一个个乡村旅游景点别具特色,一幢幢农家院落错落有致,一张张笑脸幸福满满……初夏时节,行走在宁夏农村大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诗画田园”宛若徐徐展开的画卷。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强调,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全力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不动摇
5月6日一大早,永宁县李俊镇宁化村惠丰现代农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生宝来到麦田边,看着成片嫩绿的麦苗,嘴角不自觉地溢出开心的笑容。
锄草、施肥、喷灌,绿油油的麦田里,种植户动作娴熟得手,忙得不亦乐乎;植保无人机在麦田上方喷洒农药,来去自如。
当前,小麦已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条锈病等多种病虫害已经显现,此时正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农户加强麦田管护,农技人员奔走田间作技术指导,粮食存储项目加快推进,全力保障夏粮丰收。
近年来,宁夏一直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70万吨左右,实现“十八连丰”。尤其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国之大者”,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将春小麦扩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任务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内容,坚决把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
各县(区)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按照自治区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落实落细面积、作物、地块,最大限度挖潜撂荒地、间套作潜力,不折不扣落实粮食生产各项政策措施,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扶持政策体系,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保护好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
“我们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控制‘非粮化’,开展撂荒地整治,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确保基本农田主要用于种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宁夏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强化耕地用途管控,全面推行“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油菜和饲草料等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新建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守着梯田就能过上好日子,大家种田护田积极性更高了!”一大早,彭阳县白阳镇陡坡村村民张耀儒便来到自家梯田里开始劳作。
自从村里建成高标准梯田后,他家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如今我们这里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张耀儒自信地说。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5月5日,记者走进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的宁夏澳中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一排排兔舍宽敞明亮,一列列兔笼摆放有序,雪白的伊普吕兔憨态可掬,煞是可爱。
公司负责人田丽向记者介绍,澳中健康产业公司将农业种植、肉兔养殖、屠宰分割、冷鲜储存、饲料加工、油脂加工、生物有机肥生产、旅游观赏和休闲体验等多元产业形成循环链,开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经营模式。目前,园区有兔舍34栋,养殖种兔及幼兔14余万只,年出栏商品兔100万只,利润达1000万元,不仅在本地大型超市销售,且四川成都、自贡等外地商户纷纷上门收购,供不应求。
宁夏,农业基础厚实、资源丰富,农产品禀赋突出、品质优良。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征程中,如何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让农民从土地上获得更多收益?
近年来,宁夏大力发展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绿色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区枸杞种植面积达到43万亩,年产干果4.9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50亿元;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2.5万亩,年产葡萄酒1.3亿瓶,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全国首个特色产业试验区——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奶牛存栏由2017年的40.8万头增加到2021年的70.2万头,年均增长14.5%,增速领跑全国,日产生鲜乳突破1万吨,奶牛存栏数和人均占有量分别居全国第六位和第五位,人均牛奶和奶牛占有数均居全国第一位;肉牛、滩羊饲养量分别由2017年的148.5万头、1066.6万只增加到2021年的209.9万头、1322.6万只,年均增长9%、5.5%,人均牛肉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建一个基地,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串起了宁夏乡村振兴产业带。
在巧打“特色牌”的同时,宁夏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和品牌质量提升行动,突出政府主打区域公用品牌,支持企业做强做靓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加快创建“六盘山牛肉”“宁夏牛奶”等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支持企业创建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全面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三品一标”良好农业生产和认证规范,加快建立特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重点支持建设“中宁枸杞”“盐池滩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团体标准,提升农产品生产对标达标水平。
让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尝到了农业现代化带来的甜头,就不会再去走曾经低产出的传统农业道路。”在宁夏万众农业机械化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健看来,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加速器。
在灵武市郝家桥镇狼皮子梁村,一台播种机正在播种大豆套种玉米,农机手一边操作方向盘,一边看着右手边的屏幕。
“如果播种深度不达标,农机手便能从驾驶舱的屏幕上看到,可以及时调整,另一方面数据也会实时传回后台控制中心,监管人员及时监督,保障耕种收各个环节按照标准种植。”王健向记者介绍,这台播种机还拥有无人驾驶功能,只需在后方的“农机精准作业监管服务系统”上设置好作业路线和作业面积,就可自动匀速作业。
王健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共有28台拖拉机,这套“农机精准作业监管服务系统”相当于28台农机的大脑,农机每天的作业量、作业质量、作业区界等相关数据都储存在这里。管理人员只需坐在办公室轻点鼠标,便可看到每处作业场景及每台农机的作业情况分析数据,根据数据判断农机手作业质量。
“现代化农业不再像以前那样肩挑背扛,有了智慧系统、智慧农机,在线种地成了现实,当农民也成了一份更有吸引力的职业。”王健如是说。
近年来,宁夏注重创新强农业、依靠科技兴农业,加快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科技推广“三大体系”。鼓励支持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科技创新主体,围绕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开展研发攻关,选育更多符合宁夏农业发展实际、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家品种”,突破一批适合宁夏山地地形、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的装备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精准助农、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生产管理系统(平台)或智慧农业场景应用107个,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场景已渐渐退出大众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农业新科技运用于传统农业,科技动能澎湃,质量效益跃升,农业成为越来越有奔头的产业。
广袤的宁夏乡村大地,粮食和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幸福生活在奋斗实干中步步“升级”。(记者 张瑛/文 马楠/图)
记者手记:
每一块土地都生机盎然
走进隆德县联财镇联合村,一排排白墙黛瓦、别具风格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村前一湾水塘倒映着杨柳,房前屋后草木茂盛,绿意盎然……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净利落,充满诗情画意。谁能想到,这个如今远近闻名的美丽村庄,曾是垃圾污水四散、村容村貌差的“后进村”。
一滴水里见太阳。联合村的今天,折射出的是时代光芒和宁夏大地乡村之变。
逐梦沃野,乡村振兴织锦绣。变革是推动进步的重要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各项变革。如何抢占现代农业示范高地?如何高位起步、跨越式实现“农强”蜕变?在宁夏现代农业的长远布局中,离不开产业、科技、质量这一系列“基本色”。
如今,行走在宁夏阡陌间,处处可见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开发出土地的潜能;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营销体系提升了产业的效能;先进的知识输入和理念更新激活了人才的动能;特色产业提升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片广袤富饶的原野上,跳跃着科技、信息、智能、品牌、发展、振兴的音符,每一块土地都生机盎然,记录着每一位村民的灿烂笑容。
如今,宁夏农业发展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逐步解决小规模分散经营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等问题,农民也不再是靠卖“原字号”农产品赚钱,而是变身“产业工人”,在全产业链条上获取稳定的收益。
在宁夏这片土地上,农业正成为一个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正成为更多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