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产量突破135万吨 大庆石化再创纪录
喜讯!12月28日23时,大庆石化公司又创造了一项历史纪录:2021年乙烯产量突破135万吨。
大庆石化乙烯装置设计产能为120万吨/年,缘何连年实现超越?
落实乙烯大负荷生产措施,推进减油增化,提高装置负荷,增加乙烯产量,保障下游稳产——大庆石化公司用高水平的生产经营管理,将产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优化原料进厂 供“细粮”提收率化工一厂员工精细操作
乙烯装置原料就好像人的口粮,吃得越好,产品的收率就越高。今年,大庆石化公司大力发挥炼化一体优势,优化原料结构,1-11月份,“大炼油”装置向化工区提供裂解料229.8万吨,比去年同期多32.3万吨,且不易“消化”的重质油比例下降,轻质油比例上升,有效提升了乙烯收率。
在众多“口粮”中,轻烃属于“上品”,公司加大轻烃进厂协调力度,进厂67.9万吨油田管输轻烃,较去年同期增长10.7万吨。基于优质原料,化工一厂进一步优化油田轻烃预热流程,将原料碳四与轻烃分别预热后单独裂解,精准控制不同物料的裂解深度,使E3装置乙烯收率较混合裂解提高2.13%。
创造产量纪录的同时,通过新增裂解气压缩机二段冷却器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了装置能耗。今年,E1+E2乙烯能耗降至584.44千克标油/吨,E3乙烯能耗降至562.4千克标油/吨,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用更少的“柴”做更多的“饭”,既满足了公司高质量发展,也为国家“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提升吃配能力大负荷扩产能员工正在检查机泵运行状态
今年以来,该公司全力提升下游装置吃配能力,大幅释放了上游乙烯产能。3月份,塑料厂全密度一装置首次应用高效k120催化剂,并通过冷凝态生产工艺,使装置产能由原来的33吨/小时提高到45吨/小时,同时将闲置的线性装置造粒系统改造投用,“吃掉”更多乙烯,助力产能释放。
7月末至8月初,化工三厂SAN、ABS等多套装置开展窗口检修,丁二烯使用量降低。这个厂全力增加橡胶装置负荷,全月完成橡胶大包装7811吨,创月产量历史最高纪录,增产增效的同时,保障了公司丁二烯物料平衡。各种技改优化措施在公司各装置“多点开花”,为乙烯高产提供了条件。
在乙烯原料充足的基础上,公司深入开展的“‘四查四提升’深化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发挥了作用。各厂技术人员深入攻关,SAN、橡胶等29套装置突破长周期运行纪录,同比增加17套,即便距上次大检修近4年之久,仍然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和创效能力。
在今年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公司装置长周期、高负荷运行态势作用凸显,12项产品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丁辛醇、聚乙烯、顺丁橡胶等多项化工产品稳住了产量、抓住了订单、抢到了效益,为公司上市部分账面利润突破40亿元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精细管理保运行促稳产一直以来,大庆石化公司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安全是碗,效益是饭”理念,化工一厂更是全力确保装置安全平稳运行,促乙烯产量稳步提升。
化工一厂深入贯彻“变更就是风险”管理理念,推行变动前风险识别和安全交底,截至目前,实施的415项变动均实现有效管控。这个厂还深入开展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措施,通过LDAR检测修复漏点7275处,开展异常报警治理,报警总量同比降低13万次。此外,化工一厂经过科学统筹,高标准完成E1、E2装置窗口检修任务,消除了E1装置裂解气压缩机EC-301段间压差高、裂解气干燥器ER-331运行末期露点高等问题,装置长周期运行能力进一步提升。
为了消除影响装置满负荷运行的不利因素,化工一厂未雨绸缪,集中力量攻关生产瓶颈,使E2装置“两大两小”裂解炉运行模式在今年顺利上线,日均增产乙烯50吨,E1装置实现8台裂解炉稳定运行,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效能。(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