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患抑郁症更具隐蔽性 烦躁易怒或是前兆
人民视觉供图
日前,针对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教育部答复称,我国将建立全过程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服务、评估体系,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最近两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了解到,广州各大医院精神科门诊的就诊患者中,患抑郁症的青少年比例较高。这些青少年,多数由于学习压力大、亲子关系紧张等出现抑郁。专家建议,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发现孩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时,要及时就诊。同时,学校要配足心理健康老师,对抑郁症筛查异常的学生及早干预。
现状
青少年负面情绪容易被忽略
青少年中,有多少人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已达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大多集中于初中阶段。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统计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该院的就诊患者中,18岁以下被诊断为情感相关障碍的达31000人次。
“结合临床经验来看,这个比例可能更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心理咨询师刘欢欢介绍,近年,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青少年个案时数占所有心理咨询个案时数近一半;在这些青少年咨询个案中,属于抑郁情绪问题的比例高达30%。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教授潘集阳则表示,根据该院的临床统计数据,近年来,从小学到大学的抑郁症患者占精神医学科门诊患者的约1/3。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往往比成人抑郁症更具有隐蔽性,产生的负面情绪以及导致的严重后果容易被忽略,到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的抑郁症孩子往往病情已经比较严重,大多数是中重度抑郁。”刘欢欢表示。
刘欢欢举例说,曾经有一名刚上重点中学初一的女生患者,由于科目难度增加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被一点点消磨,再加上她本来自尊心较强,不久便出现焦虑、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学习成绩也一直下滑。一年后,她的焦虑发展成了抑郁症。但这期间,家长一直认为孩子是学习习惯不好、做作业拖拉导致学习成绩下滑,从没想到她会得抑郁症。
“当妈妈撸起孩子袖子时,看到手臂上有十几道口子。孩子说,划自己一刀,疼痛出血,内心的焦虑好像会减轻一些。”刘欢欢表示,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前兆可能是烦躁、易怒、无端怨恨等。他们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并经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伴交往减少、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自尊心和自我价值受损、行为冲动偏激,有的甚至离家出走。
学生抑郁问题发现、干预不及时
为什么青少年患焦虑、抑郁的情况越来越多?
“家长望子成龙,孩子压力越来越大,学习问题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杀手’。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伴。孩子的心理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人际交往和情绪问题成了第二大致病原因。”在广州市政协组织的专题调研中,广州市政协委员方颂走访多所中小学了解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其家长大多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是值得关注的议题。
“幼儿园、小学的孩子,时间被各种才艺班、补习班填满,没有自己的玩乐休闲时间。”广州市某中学校长表示,每年初一新生中都有一部分被筛查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且数量逐年增多。但当学校与家长沟通时,有的家长很不重视,认为他们的孩子没问题。
学校缺乏专业力量,也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干预。广州市政协组织开展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专题调研中,政协委员发现,一部分中小学校存在专职心理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而很多学校班主任因教学任务繁重很难细致了解每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有一些老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不够及时、干预效果不明显,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难以在早期被发现和有效干预。
“对学生抑郁症进行筛查提示学生可能存在问题,但进一步干预需要医生与学生面对面详细地问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教授潘集阳表示,面诊对于防治青少年抑郁症有重要意义。但记者走访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医院、学校等联合对学生进行抑郁症筛查后,并没有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一步面诊,相关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措施
多数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辅导室
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时间很大一部分在学校度过。在及时发现、干预学生心理问题方面,学校应如何发挥积极作用?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不少中小学校进行了探索,各地教育部门也主动出台政策引导。
学校方面,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该校作为广东省首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高中,从1996年开始就为在校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并以此指导教师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已持续26年举办“心理节”。每年的“心理节”持续三周左右的时间,学校会组织学生开展心理游园、职业分享、心理绘画大赛、心理知识竞赛等。
“开展全校学生心理普查”也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坚持多年的举措。在一年两次的普查中,每个学生需要填写《学生心理健康测验表》,内容包括学习焦虑、人际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敏感度倾向、身体状况、恐惧倾向、冲动倾向共八项指标。对于心理普查结果显示异常的学生,学校会组织班主任、专职心理老师、校外心理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记者了解到,开设心理健康辅导室、聘请专职心理老师,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普遍举措。比如,广州市执信中学配备了多位心理健康老师,随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并在初一、高一新生入学后,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检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教育部门方面,以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为例。早在2017年9月,该局就采用向社会购买服务形式,为区属中小学配备心理医生18名。如今,天河区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片区教研组——学校心理科组”三级工作体系。教师发展中心设立区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组和中心组,负责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培训和教研;设立12个片区教研组,负责该片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学校设立由心理教师、驻校心理医生、班主任和德育干部等组成的心理科组,负责学生和教职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干预和转介工作。
天河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配置专职心理教育研训员,121名专职心理教师,向专业社会心理机构购买驻校心理医生服务。同时,鼓励全区近3000名持有A证和B证的教师积极担任兼职心理教师,每年遴选100名班主任,通过系统学习,引导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
建议
家长要学会情绪管理
学校要配足心理老师
广州市政协委员戴秀文建议,作为家长,首先要学习教育和成长的规律,不要拔苗助长,不要盲目攀比,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更有实际意义。同时,家长要学会情绪管理,不要把负面情绪放到孩子身上。
医学专家呼吁,家长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分数,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当孩子情绪低落、持续不开心时,不要忌讳就医,应及时去心理科就诊,通过心理咨询师与患者之间沟通和谈话,让负面情绪得以释放。同时,父母给予孩子支持和理解,孩子的抑郁情绪也比较容易得以化解。
广州市政协委员胡国胜建议,要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编制、任职资格以及职称评聘、晋升等系统性政策,逐步为中小学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对于目前无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学校,要加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专业的培训,提高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能有效开展心理辅导和干预。同时,建议拨出心理健康专项经费,允许学校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对心理健康疾病较为严重的师生实施更为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