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撑一朵“小伞” 南湖遂昌携手奔共富
编者按:跨越山海牵手,共富路上同行。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一周年到来之际,浙江在线特别聚焦山区26县及其山海协作支援地,推出原创报道“共同富裕|1+1计划”,并启动公益活动“共同富裕|民间期待征集计划”。通过走进一对对携手同行的“伙伴”,我们将探索浙江各地的共同富裕之道,聆听他们迈步未来的新期待。
5月13日讯 在丽水遂昌一座海拔850米以上的小村落里,一朵共同富裕的“小伞”正在萌发,它的种子来自于350公里之外的嘉兴南湖。“山”呼“海”应,农业与科技的握手,正在给浙江山区26县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以“小伞”换“绿叶”
高山村落萌发新生机
“这个菇好种么?赚铜钿不赚?”3月底以来,伴随着大球盖菇的采摘,在丽水遂昌金竹镇百胜村的菌菇大棚边,类似的提问不时在田埂间响起。蘑菇一茬一茬地从大棚里运出,运货小三轮的车轱辘声也传到了村民们的心尖上。
采摘、分类、包装完成的大球盖菇
“效益还可以嘞!两亩地每天能采摘两三百斤,菇的田间收购价5-10元,市场零售价15-20元,一个月左右我们销售额差不多快3万。”金竹镇百胜村党支部书记曾梨萍蹲在田埂边,忙着一起分拣大球盖菇。
其实,这些蘑菇从去年起就在土地里酝酿了。2021年11月,在山海协作的大背景下,金竹镇与南湖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在遂昌当地探索大球盖菇的种植推广。金竹镇选定了下属的6个村庄进行试种,每村2亩,共12亩。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整整4个月,“心里打鼓”是曾丽萍的最大感受。“为了防止大家的顾虑,菌种是由镇里出资的,但是大棚、基质、农民工资等费用难免需要各村村集体负担,我们也怕亏钱呀,”为了最大程度控制成本,村委工作人员等都主动成为了“免费劳动力”。
3月底,慵慵懒懒沉睡了4个月的大球盖菇终于冒头。“心里高兴啊!那是肯定的,觉得稍微有点底了。”曾梨萍说,除了收获的喜悦,她的高兴还有另一层原因。金竹镇原本的经济作物是茶叶,曾经许多粮食用地被种上了茶树。在非粮化整治中,怎么样兼顾粮食安全和村民收益?这是许多村子面临的问题,而大球盖菇似乎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大球盖菇与水稻轮种,水稻保粮食安全,菌菇增村民收益,这柄小伞之下,新的生机正在萌发。
派博士赴田间
科研力量助力山海情
呵护这一柄“小伞”的,除了当地的汗水,还有来自嘉兴南湖的科研力量,大球盖菇的菌种正是来源于南湖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每一个品种在正式推广应用前,都有一个3-5年的人工驯化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野生的菌种进行采集、分离、提纯、培养、试种、选育等一系列操作。”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乡村振兴促进中心主任王玉龙介绍,在菌菇正式种植前,长三院会提前2个月左右在嘉兴的菌种站进行菌种培育,然后根据需求量运输到当地。
王玉龙正在进行大球盖菇培育的相关实验
第一次种植大球盖菇,种植、采摘、运输、储存……对于金竹镇的村民来说,一切都是新命题。为此,长三院专门给遂昌配备了专家提供全程的指导帮扶。“采摘后运出去的时候面上要封个膜么?”“封住的话很容易腐烂。”“不会干吗?”“三天内肯定是没问题的。”遇到问题,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长三院的技术人员任少勇。疫情缓和时,任少勇经常往来于南湖与遂昌,但受疫情影响,整个4月任少勇都无法赶到当地。正值收获的季节,封控在家的他格外着急。收到村民们的电话,任少勇宽慰不少,逐一解答着大家的疑问。
任少勇给遂昌村民做菌菇培训
提起大球盖菇的种植,任少勇十分感叹村民们对菌菇的上心。他回忆,去年11月在叶村指导村民种植时,菌种刚种下去需要浇水,结果水泵竟然堵住了,“当时天都黑了,几个村干部带着村里人下水挖淤泥,水没到大腿根,一直修了两个多小时,就为当晚能及时浇灌,怕菌种产量受影响。”承载着同一份关心,在一趟趟的往来中,各个村子的村民和任少勇成为了田间地头的朋友。而大球盖菇的丰收,也让彼此有了更多的信心。
“长三院出技术,村里组织种植,镇政府负责销路协调。我们其实是通过探索,作出成熟的示范。普通农户没有抗风险的能力,我们通过这种方式为大家解除顾虑。”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乡村振兴促进中心主任王玉龙说。
从试种到扩面
南湖遂昌携手共富路
大球盖菇的种植其实是南湖与遂昌在菌菇种植上的“2.0阶段”。挂职于遂昌金竹镇的驻村干部朱良伟告诉我们,南湖前一任挂职干部来自于南湖科技局,2019年在其牵线之下两地开启了菌菇合作,最初试种羊肚菌,一斤的市场价能达到100元以上,亩均效益大概在2-4万元。
朱良伟分拣大球盖菇(左前一)
如果说羊肚菌探索的是一种可能性,那么大球盖菇探索的则是一种适配性。朱良伟告诉我们,羊肚菌虽然效益好,但是3年来一直没有扩面种植。如何让菌菇往产业化方向发展?金竹镇需要更多探索!“大球盖菇单价虽然没羊肚菌那么高,但种植简单、产量好,综合效益跟羊肚菌差不多,更适合大面积推广。”坐在大棚边的田埂上,朱良伟拿着一朵大球盖菇向记者饶有兴致地介绍。8个月前,驱车5小时赶到遂昌的朱良伟,还是一个农业种植的“小白”,但如今提起菌菇,从种植到销售,他也成了半个专家。
朱良伟与专家线上交流
“3月底以来,试种的12亩大球盖菇采收量近3万斤,实现销售额超15万元,给试种的6个村带来村集体收益超过10万元。”朱良伟说,接下来南湖还将加强与遂昌的合作,推动食用菌种植扩面,打造食用菌产业特色镇,促进当地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据悉,遂昌金竹镇已在全镇14个行政村完成了100多亩的农田流转,准备在下半年开始增加各类食用菌的种植面积。
“今年水稻割完,我们家能不能也来种一点?”陆续有村民找到曾梨萍咨询。大棚里,这一季的大球盖菇采摘已经接近尾声,不过,一把事关共同富裕的“伞”已然在这美丽的山村间撑了起来。携手之中,两地间更多的“伞”也在陆续撑开——推进重大产业合作项目,宇恒电池项目融资到位7560万元;南湖—遂昌“消薄飞地”产业园总投资1.2亿,目前产值2.9亿元;签订农村劳动力培训帮扶协议,累计开展培训1500余人次;共建“遂昌味道”展销中心,累计销售各类农产品近300万元……遂昌和南湖,跨越山海,共富路上,撑“伞”同风雨,共彩虹。
诉说新期待
“在通往共同富裕的跑道上,南湖跟遂昌是携手奔跑的,虽然这两年南湖可能领先一点,但这个手一直是拉着遂昌。今年金竹镇食用菌计划扩大规模,扩面之后预估产量会30万斤以上,所以销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们自己也在对接市场。如果说有期待,就是希望有销售需求的市场或者商超,可以多多联系我们,让菌菇产业能更好地发展。”(期待编号01)
——遂昌·金竹镇驻村干部朱良伟
“我们希望能根据遂昌的产业规划和发展需求,不断的将一些高附加值的功能性蔬菜、立体化养殖逐步引入遂昌,在更大的范围、更广阔的领域上,提高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同时引入农业科技企业和龙头企业,逐步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期待编号02)
——南湖·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王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