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实施平安文化建设工程,以德治教化“固本”
围绕地处广东改革开放的前沿,社会治理面临形势复杂多变的市情,东莞以做好中央政法委联系点为契机,聚焦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问题,初步构建起群众守护个人平安、尊重他人平安、维护社会平安的平安文化德治模式。
据东莞市委政法委分析,东莞的社会治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毗邻港澳,与港澳台的经贸和人文往来较多,人员流动很快。二是特殊的经济结构。去年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市场主体超过150万户,其中企业70多万家,以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三是特殊的人口结构。常住人口达到1053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占70%以上,每年人口置换率为30%左右。四是特殊的行政架构。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不设区县、市直管镇的地级市之一,这也决定了东莞“市域”层面抓社会治理是传统做法和现实需要。
为此,近年来,东莞以企业、出租屋、学校为主阵地,大力实施平安文化建设工程,不仅注重违法犯罪惩戒,更加注重道德教化预防,不断探索陌生人社会的“德治”规范,强化“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构建起群众守护个人平安、尊重他人平安、维护社会平安的平安文化德治模式。
突出企业领域平安文化建设。东莞是制造业大市,企业登记用工近550万人,做好企业平安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开展企业平安文化建设“十个一”工程,结合“友善企业”“法治企业”建设,引导企业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升员工平安意识。连续8年开展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引导222家在莞异地商会以乡音乡情化解企业员工矛盾,有效提升企业员工道德水平,先后涌现出见义勇为先进典型213名,入选“东莞好人”“道德模范”109人次。建立员工违法数据比对研判机制,定期分析企业员工交通、治安方面违法数据,针对性开展法治教育和平安文化宣传,促进员工提升遵纪守法意识,减少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全市企业员工违法犯罪发案数同比下降16%。
突出出租屋领域平安文化建设。东莞有出租屋40.1万栋、出租房593万间,707.5万人居住在出租屋,占常住人口一半以上,东莞的治安案事件很多与出租屋有关。在出租屋集聚的村、社区大力开展3.5万多场次系列宣教活动,建成近400个平安文化体验点(公园)和98个市域社会治理展示点,并通过举办“以案说防”活动4000多场,有效提高广大租客的平安防范意识和道德约束意识。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组建了超过30万人的义警队伍,并在出租屋建立联防值守义警小组,布建义警召集点近1000个,打造了一张“一呼百应”的出租屋治安防控网,全面防控各类风险。把出租屋列入开展社会救助的重点区域,大力推行扶危济困暖心工程,解决困难租客在生活救助、医疗救济等方面问题6.5万多宗。整合建立全市统一心理关爱热线“知音莞家”,今年以来接听群众来电10512次,建成“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室)638个,线上线下相结合为租客提供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服务近2000次。近年来涉出租屋治安警情下降明显。
突出校园领域平安文化建设。青少年是城市的未来,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塑造相当关键,注重构建起学生道德教育示范体系,以“少年警校”建设为切入点,优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模式,润物细无声地把道德法治渗透青少年认知和习惯当中。在全市618所中小学校均设立心理咨询室,进一步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针对教育矫治罪错未成年人在全省首建专门学校“启航学校”,通过开展道德法治、平安文化、心理健康一系列的社会化教育,助推罪错未成年人早日重归社会,累计教育矫治学生628名,95%学生未发现有新的违法犯罪记录。
在实施平安文化建设工程、打造新时期德治模式以来,东莞平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违法犯罪总警情、刑事立案数均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连续两届蝉联全国平安建设“长安杯”。有关专家表示,东莞的实践充分证明,“德治教化”是实现市域“善治”的重要基石,对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