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男性人口首次下降 一图看懂我国最新人口形势
人口是发展的关键。
距离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查项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过去没过多久,2021年全国岁末人口统计就再登热搜。
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我国人口变化情况,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
这其中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保持了平稳增长。其中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再次增加。
人口和人口结构对经济展具有重要的潜在意义,对于国家重大宏观经济社会决策也具有影响。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每次人口变化都备受瞩目,那么本次公布的人口变化还有哪些特点?一起来看看。
━━━━━
人口学家原新:如何看待中国人口之变局
文/原新(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
2021年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只增加48万人,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中国人口可能即将进入零人口增长阶段。
中国人口正增长的惯性或将消耗殆尽
零人口增长的绝对意义是指当年的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相等,但发生这样巧合的概率几乎不存在,所以根据已经实现了人口负增长的国家的经验和模式来看,零人口增长通常以某个时间段衡量,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时点或者某一年。2020年我们的净增加人口是204万,2021年净增加48万,可以说相对于14亿的中国人来说,中国人口的增长已经极其缓慢。
而这一阶段,通常意味着我们的总人口也已达到最高峰值,基本上我们现在就处在人口的峰值阶段了,即中国的最高峰值人口也就在14.2亿左右,而人口的负增长或将为期不远。
根据人口发展规律判断,我国在1991年的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出生活婴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之比)就掉到了2.09,处于人口更替水平。从1992年起,中国的生育率在更替水平之下波动下行。到2021年,我国的生育率只有1.3,根据这样的规律,我国已经在生育率更替水平以下的低生育水平状态运行了30年。中国人口正增长的惯性或将消耗殆尽,这是人口规律所决定的。
长寿化和少子化必然老龄化
相伴而生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将加深。造成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和长期的低生育率水平。而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一个是生育率下降,一个是死亡率下降。我国人口死亡率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稳定的低水平状态,而2019年,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3岁,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样,长寿化和少子化的必然结果就是老龄化。
所以,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同源,相伴而生。从进程上看,一般在人口负增长的近中期阶段恰恰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阶段。
按照今年公布的数据,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了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4.2%。也就是说,根据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超过14%就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的界定,可以说,中国从2021年起已经稳定地跨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
从今年数据看,与社会老龄化相对应的,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却略有增加。2020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79亿人,而2021年为8.82亿人。原因可能是1961年出生人口是三年困难时期最少的一年,所以2021年退出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60岁)少于进入劳动年龄人口(16岁)。
不出所料,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人口占到总人口的将近65%(64.7%),农村人口进一步减少,城镇人口进一步增加。这里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中国的农村人口和总人口相比,率先进入负增长阶段。实际上,1995年中国的农村人口有8.59亿,已经达到最高峰值。从1996年开始减少,到今天已经负增长了26年。
另外就是,农村人口总量自从负增长以来首次降到了5亿以下,只有4.98亿了。从趋势上看,人口的负增长是有递进性的,农村和城市相比,农村先负增长,城市后负增长。而且,如今农村人口只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64.72%),这也在数据上说明传统的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型。
中国人口数据的变化,基本还是符合人口发展规律的。人口净增长量的减少,背后是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发展等一系列变化。对此,我们有足够的政策储备和预期,当然也不妨借鉴一下发达国家的类似经验,以更好应对人口局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