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森和他的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

5月12日,游人在汉中经济开发区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参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今年65岁的郭林森从2005年开始收集、保护汉中蜀道石刻,他在汉中市兴元湖畔建成了一座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将复制的多条栈道上的碑刻及石门水库水下淹没的石刻拓片布展,展现石刻艺术的魅力。

5月12日,郭林森在介绍展出的石刻拓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今年65岁的郭林森从2005年开始收集、保护汉中蜀道石刻,他在汉中市兴元湖畔建成了一座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将复制的多条栈道上的碑刻及石门水库水下淹没的石刻拓片布展,展现石刻艺术的魅力。

5月12日,郭林森在介绍展出的石刻拓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今年65岁的郭林森从2005年开始收集、保护汉中蜀道石刻,他在汉中市兴元湖畔建成了一座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将复制的多条栈道上的碑刻及石门水库水下淹没的石刻拓片布展,展现石刻艺术的魅力。

5月12日,郭林森(右)与同事在石门栈道景区考察水库水位提升后栈道保护情况。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今年65岁的郭林森从2005年开始收集、保护汉中蜀道石刻,他在汉中市兴元湖畔建成了一座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将复制的多条栈道上的碑刻及石门水库水下淹没的石刻拓片布展,展现石刻艺术的魅力。

5月12日,郭林森(左)与同事在石门栈道景区考察水库水位提升后栈道保护情况。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今年65岁的郭林森从2005年开始收集、保护汉中蜀道石刻,他在汉中市兴元湖畔建成了一座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将复制的多条栈道上的碑刻及石门水库水下淹没的石刻拓片布展,展现石刻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