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生态惠民为幸福“加码”
春日盐城,满眼青绿。绿色,已成为盐城引以为傲的发展优势和城市品牌。
绿色生态,惠民共享。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因地制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打造美丽宜居城市,共建共享绿色低碳家园,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厚植绿色生态家底
繁花似锦,绿意盎然。从高空俯瞰盐城市区,可以看到一圈绿色沿着绕城高速环抱着城市,宛若一条翡翠项链——它就是环城高速圈生态廊道。
经过两年的全力推进,市区环城高速圈生态廊道展露芳容,有效构建市区生态保护屏障,保障新增生态空间为“绿”所用、为“民”所用,让更多市民享受“生态福利”。目前,生态廊道建设任务已完成90%以上,其中搬迁农村居民点9790户,腾退低效企业65家,补种林带202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4216公顷,“中”字型生态保护区雏形显现。
厚植绿色家底,铺染发展底色。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绿色总量迈上新台阶,绿化结构不断优化,生态廊道建设成效明显,林长制责任体系初步形成,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城市生态品牌进一步彰显。2021年,全市完成新造林3万亩,森林覆盖面积536.9万亩,林木覆盖率25.12%。
千里海疆,满眼皆是“生态绿”。2021年,沿海造林实现新突破,沿海6县(市、区)重点开展海堤防护林带和海边盐碱地造林示范,新增造林0.41万亩、提升改造0.36万亩。其中,射阳县完成双洋港至新洋港全线段的海堤防护林改造提升;东台市在条子泥盐碱地造林600亩,其中有300亩为退虾还林地块,并对600亩原养虾盐碱土地进行土壤改良。
探索沿海碳汇造林,为护绿增添新动力。去年全市优选11个地块1266亩进行碳汇造林试验,选择生物量大的树种,采取全冠、原冠苗木混交造林,开展造林前基线调查测量、造林时基础信息记录,为助力实现“碳中和”,发挥森林在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作示范。
绿满城乡,林业产业稳步发展。全市着力推进林木种苗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推广林粮、林经、林禽等林下种养模式,依托森林、湿地资源,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加快长三角(东台)康养基地、条子泥景区、九龙口湿地等重点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林下经济产业面积达106.12万亩,产值64.6亿元,建成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1个。
打造绿色宜居家园
走进盐南高新区的口袋公园“S空间”,景观错落有致。整个公园以运动为主题,约12000平方米,虽然袖珍却“五脏俱全”,成了周边市民休闲运动的新去处。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将城市的边角料建成城市的“金角银边”,打造美丽街角。2021年建成口袋公园100处,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基本建成。
一座座城市公园美轮美奂,满足了市民游园休闲需要;一条条景观大道美景如画,呈现“一路一景一特色”;一处处口袋公园小巧精致,让市民“转角遇到美”……
城市更宜居,美得有品质。近年来,我市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出发点,系统、创新、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环境品质提升,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的“含绿量”,努力建设美丽宜居幸福之城。
日前,市区瓢城绿廊全线贯通,成为城市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瓜井仙踪”景点利用古城墙原址复建的部分城墙,诉说着盐城古老而沧桑的历史;沿线10个绿意盎然、古韵悠悠的口袋公园,周边居民迈步可及;道路两侧统一的法桐行道树为老城增添韵味,文化步行道系统采用仿古小青砖、透水砖进行特色铺装……
固化老城历史,串联城市之美。瓢城绿廊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位于中心城区老城核心区,主要实施线路为沿环城南路、西路、北路,迎宾北路、南路原瓢城城墙瓢形环状,总长度4.84公里,景观总面积148.5亩。项目结合建军路商圈业态提升,通过加快老城区微更新,提升城市环境品质,重塑城市风貌特色。
城北老城凤凰涅槃,活力新城加速崛起。2021年累计完成征迁住宅2.1万户,非住宅700多个、240多万平方米;实施安置房项目22个、26237套,已开工建设16个、18691套;实施开放大道、城北快速路网等市政配套工程121个,建成人民北路、先锋大岛环岛路等20多条道路;新洋初中、东进路小学等交付使用;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原址扩建、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搬迁、亭湖中医院等项目加快实施;整治完成30多条河道,城北地区生态绿地、瓢城记忆景观区等项目全部竣工。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能源资源节约深入人心,绿色低碳消费渐成习惯,公共交通成为低碳出行首选……我市大力推动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多方共同参与,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
日前,市公交公司联合串场河小学、聚亨路小学推出了“绿色出行红孩儿”优惠乘车举措,表现优异、文明乘车的学生,有机会享受免费或半价乘坐校园定制公交的优惠。
绿色出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我市大力推广低碳节能装备、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出行,取得一定成效。截至3月底,大市区公交车辆1556辆,其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超80%;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425个,投放车辆10480辆,日借车量在1.5万人次左右。
走进位于戴庄路的盐城首个大型垃圾分类科普公园,风格雅致的“垃圾分类”景观小品与环境相得益彰,展馆内陈列着居民、社区、志愿者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的活动实例……保持城市干净整洁、垃圾随手分类的花样宣传,隐藏在公园的每一个角落。
盐南高新区城管局巧妙运用街道、社区院落的边角空间,高标准建成了集市民服务、培训宣教、数据监测等功能为一体的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引导辖区居民树立生活垃圾合理分类的社会共识。公园主体分为综合主题厅、变废为宝厅、多媒体厅、互动体验厅及室外景观五大区域,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
“垃圾分类”理念在盐城落地生根。我市按照“先易后难、先试后推、源头减量、分类处置”的思路,通过组织推进、宣传发动、科学引导等措施,积极推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2021年,在全市180个城市居民小区新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411个,超额完成了省住建厅下达的142个达标小区任务。
全民健身,更绿色更便捷。每天清晨和傍晚,在一条条环湖绿道、环城健身步道上,都能看到人们锻炼的身影。截至2021年,我市累计投入400多亿元用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共建成各类健身步道1400公里,健身场地设施向服务老百姓日常健身转变,向绿色生态和经济实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