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音乐摆渡人,女大学生“治愈系”歌词获过亿播放量
一根笔、一张纸、一台旧电脑,再加上一副带线耳机……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角落,就是陈思宇在家中创作歌词的音乐空间。
现实生活中,在北京工商大学读大四的陈思宇话不多,脸上总带着腼腆的笑。而在网络空间里,她化名“帘赏”,已经是一位拥有上亿播放量的“治愈系”歌词创作者。
近年来,陈思宇通过互联网分享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成为了不少人灰暗日子里的“摆渡人”。而歌词中的抑扬顿挫,大多源于她的成长经历:在很多人眼里,陈思宇是个“苦孩子”——母亲患有一级精神残疾,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父亲在她高三那年因病去世。如今,她和年迈的姥姥姥爷一起居住,共同照顾患病的母亲。面对家庭的困境,陈思宇不仅接过了照顾亲人的重任,还坚持用努力来改变命运。
高中时期的陈思宇就显现出了写作天赋,被老师任命为校团委宣传部部长,并连续3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进入大学后,她在不放松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锻炼专业知识和技能,曾获得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家级二等奖、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策划案类赛道市级二等奖。
学习之余,音乐成为了她治愈生活的良药。
一开始只是自娱自乐,陈思宇在网络论坛上分享自己改编的歌词,结交了不少喜欢音乐、热爱作词作曲的小伙伴。“我当时想的是:如果生活不开心,就写点诗吧。”她写过郁郁不得志的诗人、写过慷慨激昂的英雄,通过这些故事抒发情感。比如,在歌曲《利刃凯旋》中,英雄披上“紫云鎏金盔甲”,“凌云壮志成,风云追萍踪”。陈思宇说,写这句词时,她想象自己化身英雄,守护家人一世健康。
后来慢慢地,有一些歌手或作词人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和她合作。从上大学起,她就有了一点收入,除了支付在学校的花销外,还能补贴点家用。
2021年,陈思宇受邀为一首中国风歌曲作词。如今她还能回忆起第一次听到曲子时的感受:“丝竹和雨滴的旋律,让我眼前出现了一个被贬的诗人,独坐陋室闲听雨。”于是,她仅用一个晚上便完成了歌词的创作,写出了饱含深意的“酒也可酬,入喉愁更愁”——“酒可以喝,但是一杯下肚愁意却又更添一分,罢了。”她说,这一句灵光乍现的歌词,在抒发愁意的同时,又带点儿洒脱的味道。
这首中国风歌曲《谪居》在一年后一经发表,便登上了音乐平台“国风”榜单之首,其优美的诗韵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截至目前全网播放量已破亿。
尽管有了点小名气,但陈思宇没忘记初心。在她房间的书桌上,一直压着一张泛黄的小字条,上面写着:“就算身处泥泞,依然可以看到花朵绽放”。每次读到这句歌词,她都会想起父亲的叮嘱,“他告诉我,永远不要畏惧困难。于是我在创作时写下这句话,希望在治愈自己的同时,通过文字和音乐把力量传递给更多陌生人。”
这个朴素的心愿已经成为现实。
今年夏天,陈思宇受朋友委托帮一位患病的年轻人创作歌曲。“我把宽慰自己的话写在歌词里,告诉他‘我们尚且年轻,连做梦也有无限可能性’。”这首《为你点一盏篝火》没有公开发表,而是作为礼物送给了同样身处困境的陌生人。最近,她收到了对方发来的私信,讲述这首歌给自己带来的莫大感动和慰藉。“创作一首歌曲,不管报酬高低、播放多少,能给人感悟和力量,才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
即将大学毕业的陈思宇正在一家音乐公司实习。她打算毕业后继续从事与音乐创作相关的工作,“希望成为更多人的心灵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