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洞遗址时隔40年将启动第三次发掘
记者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穿洞遗址将于6月中下旬启动第三次发掘。本次考古发掘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这是时隔40年后,穿洞遗址再次启动考古发掘。...
南佐遗址:5000年前大型宫殿建筑的神秘面纱期待被揭开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适逢南佐遗址新一轮考古启动满一年。记者从南佐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考古队继此前发现大型宫殿式建筑和集中出土文物后,近日启动了对“宫殿区”南边区域的发掘,新发现部分疑似踩踏面或道路遗迹现象。...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在西安展出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流风遗躅——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展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展。来自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128件(套)精品文物,多维度为观众解读2000多年前的西汉文明。...
河北承德:普乐寺进行预防性保护修缮施工
今年,河北省承德市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乐寺开展预防性保护修缮施工,重点对旭光阁、山门殿、天王殿、宗印殿房顶瓦面等部位进行查补和勾抹扫垄。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又双叒叕上新了!三星堆发现薄如纸、薄如叶青铜器
从2020年再次启动发掘至今,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的考古发掘进入收尾阶段。近期,7号坑就提取了许多 “薄如纸”的铜片,在重器频出的三星堆内,显得尤为特殊。...
三星堆新发现6个“祭祀坑”上新文物近13000件
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川广汉市公布了三星堆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6个“祭祀坑”目前共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数件造型奇特的珍贵文物前所未见,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实证。...
茶馆》首次网络直播 观看人次达5000万
昨天,北京人艺迎来建院70周年纪念日。当晚,人艺首次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高清实时直播的方式向全网观众完整呈现《茶馆》现场演出。据统计,当晚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
顶流三星堆,又上新了
6月13日上午,“考古中国”重要项目——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阶段性工作进展及主要成果通气会在三星堆博物馆举行,据介绍,截至2022年5月,自2020年开始挖掘的6个祭祀坑中,3-6号坑都已经结束了发掘,其中3号和4号坑目前进入整理阶段,5号和6号坑正在开展实验室考古清理;7号和8号坑则正在进行埋藏文物提取阶段。...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新发现公布 6座坑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
今天(13日)上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三星堆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进行阶段性成果发布。...
宁波人有望在四川凉山盐源享受青铜“盛宴”
6月12日下午,四川凉山州政府举行首届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6月18日至19日,将向全国发布盐源老龙头墓葬考古挖掘的重大发现,同时将召开以“探秘定笮古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考古队确认三星堆祭祀坑年代 3、4、7、8号坑为商代晚期
今天(13日)上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三星堆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进行阶段性成果发布。...
中国西北古民居在修旧如旧中焕发生机
6月12日电(王紫轩、文静、赵伟宏)在历史悠久的古院落里喝一杯咖啡、在古色古香的巷道里看非遗绝活、在近千年树龄的古槐下消夏纳凉……在甘肃省天水市修旧如旧的古民居中,人们惬意地感受着“岁月静好”。...
武汉杖头木偶戏专题展在汉举行
6月11日下午,在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在中南剧场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汉杖头木偶戏揭牌仪式暨传承·发展——武汉杖头木偶戏专题展。...
时空观察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 如何更多惠及大众?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复合遗产)三个大类。我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截至目前,共有56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38处(文化景观4处),世界自然遗产14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处。...
中华文化数字化论坛举办
6月12日消息 6月11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主办的中华文化数字化论坛,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论坛以“实学实干、创造创新,推进中华文化数字化”为主题,特邀来自中华文化、数字化等相关领域的1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中国实学研究会部分会员、理事、理事单位代表及部分相关领域代表参加论坛。...
非遗传承在潮流前沿
考虑过私人定制一幅剪纸图案,再把它穿在身上吗?想象过把二十四节气与新疆文物元素融合在一起吗?知道哈密刺绣、艾德莱斯元素也登上过国际时装周舞台吗?关注过非遗传承人通过直播平台展示非遗技艺、推销非遗衍生品吗?...
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为“最美文物守护人”颁奖
“修古厝一方面为的是圆儿时的梦,更盼望家乡能留得住乡愁。”现年72岁的吴锡孝创业成功后,回家乡三明市尤溪县经通村,不顾家人反对,出钱出力修缮文物建筑。在吴锡孝的守护下,经通村不可移动文物重获新生,他也被授予“最美文物守护人”称号。...
“千岛之国”的文化名片
一块块质地细密的白色棉布上,已画好印度尼西亚爪哇传统纹案线稿,黄铜内胆电热锅里的蜂蜡欢快地冒着气泡,大肚尖嘴铜画笔也准备就绪,制作印尼传统蜡染巴迪克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