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6月1日起施行
据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11日消息,《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由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6月1日起施行。...
探寻扬州古城保护和利用密码:守住记忆 有机更新
今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确立40周年,也是扬州列入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绿杨城郭春意浓,又是烟花三月时,中新网记者走进扬州,探寻这座千年古城保护和利用的密码。...
扬古韵 鸣今声 京城会馆更“有戏”
在北京,若要体验京味文化,首选前门。前门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历史遗迹、文物众多,其中就包括诸多会馆旧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现存会馆建筑57座,列入国家、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1座。...
中国驻美使馆举办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与美国青少年问答活动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9日举办“天宫问答——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与美国青少年问答”活动,近500名美国中小学生、老师和家长与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展开交流。...
“好地方”扬州,长江运河激荡历史回响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长江北岸筑邗城、开邗沟,挖下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第一锹。从此,扬州作为一座长江与运河交汇的城市,在长江涛声和运河帆影间生长、演变、发展、繁荣,2500多年来几度兴衰却生生不息,留给我们一座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一座每当烟花三月就会让人神往的诗意之都,一座虽在江北却被公认属于精神江南的“绿杨城”。...
千年古都有个电影圈子
距离西安市地标大雁塔不远处,有一片影视爱好者的乐土:20世纪的置景车间坐落在枝干遒劲的梧桐树旁,老电影巨幅海报张贴在古朴的红砖墙上,放映机、胶片和镜头组成的大型雕塑在落日余晖中更显年代感。...
“殷墟甲骨文数据库”上线发布
中华书局古联公司日前发布了“殷墟甲骨文数据库”,该库汇聚多年甲骨研究成果,集原文、释文和甲骨字典于一体,很好地解决了甲骨成果分散的难题。...
民间传说引出一座“中国龙城”
近日,诸城市恐龙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春季野外化石勘察过程中,从诸城市主要化石遗迹区新发现一处较为完整的水波纹遗迹化石和一些大型恐龙足迹化石,让诸城再次迎来“高光时刻”。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诸城先后发现了30多个恐龙化石埋藏点,埋藏区域近千平方公里,赢得了“中国龙城”的美誉。...
中部河南文旅“出圈”观察
从历史文化“穿越”大戏火爆荧屏,到数字赋能为“老家河南,诗和远方”插上智慧翅膀……出新、出彩的中原文化,一次次成为外界瞩目的焦点。中部河南文旅“出圈”有何密码?...
一座博物馆的弹性扩容
一座占地约6万平方米的博物馆,文化影响力可以辐射多大空间?近年来,建立在恭王府遗址基础上的恭王府博物馆,通过建设社区博物馆、举办系列非遗展览、开发“大文创”等实践,打造活态文化空间,实现博物馆的弹性扩容,积极探索文化遗产创新保护、活化利用的发展新路径。...
千年回响,唐朝戍边将士的家国情怀
高高的土堆上,身披牛皮铠甲的士兵远远看见,大漠深处,一缕孤烟直起;半掩地下的兵营中,戍边多年的老兵一句“娘子不须忧愁”,千里传信,深情难以尽诉。...
百场粤剧精品将轮番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院
4月3日上午,戏迷们听闻广福台有专业院团演出,早早就来到粤剧艺术博物馆等候。“知道今天有大戏看,就早点过来霸头位,听说博物馆每天上午都有粤剧看,我们有空就来捧场。”一位在外等候的戏迷说。...
到大河村遗址 探寻5000年前的“星空下的村落”
文物,在地下酣睡,又在博物馆苏醒。历史,被考古发掘,又被博物馆一一陈列。一座博物馆,不仅陈列文物,再现历史,储存记忆,也是人们和文明安静沟通的一个空间。...
突破边界!广州大剧院原创现代舞剧场作品《元·22》首演
4月2日晚,舞者与观众在夜幕与灯光的映照下流动,一场鲜活的创艺生长实验在广州大剧院破土而出。这是广州大剧院与现代舞艺术家侯莹联手打造的原创现代舞剧场作品《元·22》首演现场。广州大剧院携手艺术家用突破与创新探索、解构艺术,拉开了“周一星剧场·2022剧场作品元年”的序幕。...
传统题材新舞台 话剧、舞剧、音乐会拼创意
清明小长假之后,4月8日,话剧《南越王》、舞剧《红楼梦》、民乐音乐会预计将齐齐登上广州的舞台,随后更多演出也即将开启。近期,每一场现场演出都弥足珍贵,而这些演出也都致力于为观众创造新视界、营造新体验,人间四月天充满希望,广州舞台春意浓浓充满新意。...
外贸大港广州促宋代铜钱成国际“硬通货”
大宋铜钱与区域国际货币,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说,在我们眼里肯定有些怪异。然而,若我们带着好奇心使劲钻钻故纸堆,就会发现,一千多年前,中国通用的铜钱确实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一带广为流行,信用甚至超过诸古国自己发行的钱币。正是广州这样外贸大港的存在,使之成为可能。本国货币赢得国际“硬通货”的地位,这在今人看来可是了不得的成就,宋钱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的老祖宗,又是如何看待这一成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