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蔡磊夫妇 “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直观的变化就是声音。他说话的时候,要全身用力,把气流送到咽喉,艰难地挤出字来。因为缺少肌肉的力量,声音变得细弱而尖锐。而一年前,《环球人物》记者见到蔡磊时,他的声音只是低沉沙哑,听起来与常人区别不大。...
科学有国界吗?“人民科学家”叶培建这样说
最近,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进行的一场型号任务动员会上,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紧锁双眉,坦陈了他心中的担忧:“我们的深空探测工程已经八战八捷了,成功越多,意味着离失败也越近。因为,世界上没有百分百成功的航天工程。”...
他41岁成为最年轻院士,一生却只招了7个研究生
同为改革开放初期象征“科学春天”的标杆性人物,又都从事纯粹数学,杨乐却与陈景润那种深入人心的“书呆子”形象截然相反:他是一位少有的行政高手。...
人物 | 专注油菜60年,他让盐碱地上开出油菜花
年过八旬、与油菜打交道60多年,“油菜院士”傅廷栋带领团队育成80多个油菜品种,为油菜耐盐碱种植推广奠定品种基础,为不同地区提供盐碱地修复和改良方法。如今,他仍不停歇,带领团队为盐碱地治理贡献力量。...
陈雨锶:你只管努力,上天自有安排
2023春季档,《他是谁》强势占据了小荧屏上的一席之地。继《狂飙》“安欣”之后,演员张译再次凭借“卫国平”一角出圈。而那位与卫国平并肩齐立,永远热烈执着的女孩“聂小雨”,也由此进入大众视野。...
全国政协委员田沁鑫:做艺先做人 文艺工作者要为人民而艺术
“文艺工作者的初心就是为了人民去创作,因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做客新华访谈两会特别节目《新征程·奋斗者》,讲述创作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为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而奋斗的故事。...
科幻与真我 专访科幻作家刘慈欣
2023年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在全国院线热映,同时,电视剧《三体》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视剧频道等平台热播。作为这两部科幻影视作品的原著作者,刘慈欣再次被大众关注。...
田浩江:唐诗如何与歌剧等西方艺术碰撞交融?
2023年伊始,一场“唐诗的回响”音乐会在美国费城和纽约上演,来自10个国家的15位歌唱家携手费城交响乐团,用中文演绎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名家诗篇为基础创作的音乐作品,受到美中媒体的广泛关注。...
6年、10年、12年,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一起飞向太空这也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报道南京大屠杀的中国记者王火: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23岁时,他与2000位旁观者一起,见证了南京大屠杀战犯谷寿夫的公审,那两年,他奔波于南京的街巷,收集证据,重访故地,在南京寒冷的冬天里,他拜访了亲历过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发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记南京大屠杀时的三位死里逃生者》等重要报道,成为第一批报道南京大屠杀的中国记者之一。...
杨学明院士:做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原创科学仪器
遵循内心坚持的“原创”精神,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带领团队自行研制了一系列科学仪器,并在化学动力学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科研成果。
...
“乡村教育引路人”刘秀祥:十年家访,劝回1800多名山村学生
刘秀祥把贵州声音、乡村教育的声音带到北京,又将二十大精神传回望谟。对于未来,他的梦想是把望谟打造成贵州教育的样板区,带动整个乡村教育发展,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有更好的出路和更多的选择。...
射击运动员杨倩: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东京奥运会上,2000年出生的杨倩脱颖而出。她先是在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上射落东京奥运会首金,之后又与搭档杨皓然一起夺得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金牌。一届奥运会,勇夺两枚金牌,初出茅庐的杨倩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赛场之外,杨倩的学业一直没有落下。“学业与职业,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无论是对职业的发展,还是对未来的人生,两条腿走路都会更稳,也会更远一些。射击运动员和清华学子,这两个身份都要努力做好。”杨倩说。...
这位二十大代表“穿正装不自然”,原因竟是这样……
“我很少(穿西装),我们都在第一线,都是在田里面、地里面、山上、沙漠里面摸爬滚打,也只有这个时候,把正装拿出来穿一下。”面对镜头,这位79岁老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起了自己身上这身西装,“穿着很不自然”。...